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单相全控可控整流电路.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相全控可控整流电路

课题:电力电子技术 班级:12级机电2班 学号:06 14 15 22 23 姓名:王小兵 代锐 吴镇局 指导老师:赵国华;引言 2.1设计的目的 2.2主要设计内容 2.3设计要求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结构(点阻性负载) 3.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点阻性负载) 3.3参数计算 3.4计算要求 4触发电路设计 5撰写课程设计 5.1设计内容及要求 5.2设计原始资料 5.3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材料 5.4进程安排 6指导老师评语; 引言;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如何利用Internet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电阻性负载)? ;;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Ud=0.9U2; 由式(2.23可知,α=180°时,Ud=0;α=0°时,Ud为最大值。所以,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a的移相范围是0°~180°。 整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U=U2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Id=、I=由于VT1、VT3和VT2、VT4是轮流导电的,只在相应的半周期通过电流,所以通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别为IdT=Id、IT= 在一个周期内,每个晶闸管只导通一次,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波形系数为Kft=这与半波整流时间相同。但是负载电流的波形系数为Kf=在一个周期内电源通过变压器TR两次向负载提供能量,因此负载电流有效值I与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相同。电路的功率因数为cosφ=P/S cosφ=有关晶闸管的选择: UTN=(2~3)U2 、IT(AV)=(1.5~2)有关变压器的计算:I2=I P=UI=I2Rd S=U2I2;3.4.计算要求 ;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是通过控制触发角α的大小,即触控制触发脉冲起始相位来控制输出电压大小的,属于相控电路。为保证相控电路的正常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应保证按触发角的大小在正确的时刻向电路中的晶闸管施加有效的触发脉冲。晶闸管触发电路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②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③触发脉冲应有一定的宽度保证晶闸管可靠导通,脉冲的前沿尽可能陡,以使元件在触发导通后,阳极电流能迅速上升超过掣住电流而维持导通。?④触发脉冲必须与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同步,脉冲移相范围必须满足电路要求。?⑤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幅度,对户外寒冷场合,脉冲电流的幅度应增大为器件最大出发电流的3~5倍,脉冲前沿的陡度也需要增加,一般需达1~2A/us?。?⑥所提供的触发脉冲应不超过晶闸管门极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定额,且在门极伏安特性的可靠触发区域之内。?⑦应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温度稳定性及与主电路的电气隔离。;分析:DZCB型触发器采用高性能移相触发电路TCA785,DZCB主要技术参数:功能晶闸管单相整流控制;触发脉冲宽度600μs;脉冲移相范围0o~180o;输入直流控制电压0~10V。G1、G2、G3、G4为门极触发信号,K1、K2、K3、K4为晶闸管的阴极,它们控制晶闸管的输出脉冲。Rfz为输出负载,R0与Rf为分压电阻;RP为调压电位器,调节它即可改变负载Rfz两端的电压。 ;5.1设计内容 1.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单相全控桥可控整流电路知识完成以下内容 1)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的计算(选择变压器次级额定电压,确定变比)。 2)晶闸管器件的电流、电压定额等参数的计算和选型。 3)触发电路的设计。 4)撰写课程设计。 2技术要求 1)单相交流电源:电压220V。 2)直流输出电压Ud:12~36V范围内连续可调。 3)输出的平均电流保持不变:5A。 4)限定最小控制角。 5)负载为电阻性负载。;5.2.设计原始资料 任务书、教材、相关参考书、网络资料等。 5.3.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材料 1.提交课程设计间收集的材料 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1.以4~5人为一组,要求各组同学任务分工明确,并推选其中一人为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所承担任务的总体方案部署、组织讨论以及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工作;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每位同学应确保课程设计任务的正常进行和如期完成; 3.递交的电子版材料字数应不少于2千字,课程设计报告根据要求进行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