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教育心理学 第四讲-2014
学校教育心理学 第四讲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鲁学明
luxm674@nenu.edu.cn
社会发展与教育
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婴幼儿到青少年期),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模式(常由认知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
社会化(socialization)
包括:自我概念、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态度。
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新精神分析学派
阿德勒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的整体性与社会兴趣的作用。个人行为的目标价值是追求卓越,但又会有天生的自卑感。克服自卑、追求卓越。
与弗洛伊德一样,阿德勒认为个体的社会兴趣深受其自身的经历尤其是早期经验的影响。人在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异常常是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遭受到不恰当的抚养经历造成,因而心理咨询应该将重点放在当事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上。
新精神分析学派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每项任务都包含着一对矛盾。
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
童年期,2-4岁——自主对羞愧。
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
学龄初期,6-11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1-18岁——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传承对停滞。
晚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
信任对不信任(0-18m)
Trust vs. mistrust
无助的个体,需要照顾
自婴儿期起与父母所建立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其以后与他人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人格基础。
自主对羞愧(18m-3Y)
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养成基本生活能力
喜欢自己动手
成人不宜过度限制,而应适当辅助,鼓励自立
主动对内疚(3-6Y)
Initiative vs. guilt
语言发展,好奇,社会性及性别意识
模仿与认同
游戏年龄
避免拔苗助长,而形成的遇事退缩及事后愧疚的个性。
勤奋对自卑(6-12Y)
Industry vs. inferiority
小学教育阶段
社会比较,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Y)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也叫自我统合,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角色)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的自我。
同一性获得是一种挑战。
同一性危机或统合危机(identity crisis)
同一性的层面
身体外貌
父母或师长对自己的建议与期望
自己的成败经验
自己目前的状况(学业成就及人际关系)
现实的条件与限制
自己对未来的展望
马西亚的研究
四种统合状态
迷失型(identity diffusion):尚未认真思考,无确定方向
未定型(identity moratorium):正在寻求方向
定向型(identity achievement):有确定方向
早闭型(identity foreclosure):被动接受的方向
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
与他人分享人生
组建婚姻家庭或稳定的恋爱关系
进一步巩固自我同一性
传承对停滞(成年期)
Generativity vs. self-absorption
涉及下一代的培养
自我整合对失望
Integrity vs. despair
回首与总结
准备迎接死亡
收获对空虚
心理社会理论的教育意义
成长的道路并不平坦,危机重重
教育既能成为发展的动力,也可能形成阻力
全面教育必须兼顾社会性发展的教育
社会经验是促进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
道德发展的理论
教育:立德树人
道德发展的理论
道德认知为核心
皮亚杰:从他律走向自律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人的道德不是有无的问题(有德vs. 缺德)
也不是分类的问题(诚实 vs. 虚伪)
而是逐渐发展的水平的问题。
自私的人是因为其没有发展到有公德心的道德水平。
人类的道德思想遵循一种普遍的顺序原则面发展。
道德判断不是简单的是非问题,而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综合判断过程。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既涉及价值问题,同时又具有社会文化意义。
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来培养的。
道德两难故事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以习俗的地位为划分依据
习俗(convention):由社会大众认可共识而后形成的。
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以后果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目的为判断标准,较少兼顾他人看法或利益。
第一阶段:逃避惩罚定向阶段(punishment-obedience orientat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节点验收记录.doc VIP
- 我和我的祖国原版正谱钢琴谱五线谱乐谱.pdf VIP
- 2025年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奖作品鉴赏 .pdf VIP
-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主要事迹【7篇】.docx VIP
- 《gkh》教学实录与反思.pptx
- 第2单元第2课《花鸟为伴》第二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4年10月自考14445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答案.docx
- 中软国际有限公员工手册内部公开.PDF VIP
- 第2单元第2课《花鸟为伴》第一课时课件-人美版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店铺押金退还协议.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