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eviewArticle Chinese NatureV01.32
Journalof No.3
0253-9608.2010.03.003
doi:10.3969/j.issn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沈文忠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上海200240
关键词 硅太阳电池纳米晶 纳米线 多重激子效应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
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
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
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
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发展,纳米技术日渐成熟,降低太阳电池成本,提高光电
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利用纳米技术。
l刖 罱
纳米结构材料成为新颖的太阳电池材料,它的应用将给
近年来,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目前 蓬勃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所谓的
第三代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热潮[2],目标是在维持
光电转换效率16%~18%,占光伏市场份额85%)产量
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
以超过40%的速度高速递增,2007年全球产量已达到4
Gw,2009年超过10 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迸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
GW。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更加惊
人,2007年以1.088Gw的产量一举跃居世界首位, 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图1)。笔
2009年的产量达到4.0Gw,稳居世界第一;无锡尚德 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
在不到五年时间内已经跻身世界前三名,成为中国光伏 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
产业的领跑者。最近三年,数十家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 电池、硅纳米线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
般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虽然2008年第四季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度起全球金融危机使晶体硅材料的价格大幅降低,但目
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价格仍然每瓦超过1.5美元,这为
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
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正
如火如荼地进行,电池转换效率一8%,非均匀性优于
7%,太阳电池的价格低于每瓦1.0美元。但是非晶硅
薄膜太阳电池的最大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比较低,而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十几天),它的性能会出现光致衰
退现象(即所谓的Staebler.Wronski效应[13),其短路电
流、转换效率等也随着下降。随着全球纳米科学的快速
圈1三代(I、Ⅱ、Ⅲ)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价格间的关系
编者按:2010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先进科技的平台,本刊特设能源、环境等专题予以集中报道。太阳能光
伏是世博科技的重要项目之一,本刊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负责组稿,五篇论文全面介绍太阳能光
伏技术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光伏产业发展趋势、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进步、新一代薄膜电池研发进展、光伏系统与应
用及下一代太阳电池技术前沿。
·134·
万方数据
自然杂志 第32卷第3期 专题综述
数都比多晶硅和非晶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