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目的论修辞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9 ·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马克思的历史 目的论修辞术 马 建 青 修辞学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对实在的描述或反映,而是内在地包含着作者本人的想象、加工和创 造。通过这种建构过程,作者把那些不能以必然性方式说出来的东西以似乎必然的方式说出来,并让 人们信服。马克思的文本创作即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而这些修辞实践表现出某些导致历史 目的论解 读 的倾 向。 一 、 历史 目的是一种修辞方式 一 般来说,历史 目的论是指用 目的、目的因来解释历史整体的一套学说。具体而言,历史 目的论 由以下四种相互联系的观念要素构成:(1)历史不是一连串偶然的和毫无联系的事件,而是一个有 机整体;(2)历史整体并非不合理,而是有着精心的布局,因而有着可以认知的目的;(3)历史 目 的构成着历史的意义或价值,因而对每一个历史状态和事件进行辩护;(4)历史的发展有着确定的 模式,即趋向于历史 目的的实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实现历史 目的的一个步骤或环节。支撑 以上四 种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历史 目的,切入历史的视角、解释历史的模式、历史的意义和价值皆由历史 目的 衍生而来。具有 “超级”身份的历史 目的不可能在历史经验中找到,它必然是形而上学 (思辨)地 考察历史 的结果。 尽管历史 目的本身的存在是不能完全证明的,但并非不合法。它在理论预设的意义上是有效的。 在宏大的宇宙世界和无限的时间之流中,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历史中人类的各种悲惨状况皆是这种 有限性的明证。但人始终不肯承认有限性是命里注定的,认为通往绝对的道路是敞开着的。可以说, 人始终是在有限性的存在境况中抗争有限性而向往无限的存在。历史作为人的生命外化积淀起来的产 物,人类无法容忍历史是陌生的。人类必须把握厉史,从对历史的 “回忆” “体验 ” “反思”和 “希 望”中寻找 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 。但当人们试图去把握历史时,历史进程所表现出来的多变性、繁 杂性和无限性让人望而却步。当整体的历史总是表现出一副陌生的面孔时,人们在理论上设定了外在 的或内在的历史 目的来解释作为整体的历史。通过赋予历史进程 以历史 目的这一同质主体,历史的运 动获得了动力。如果 “不假定有这种 自由活动的主体,即以其 自由的能动性决定人类命运的主体, 历史的建构 自然是不可能的”。(别尔嘉耶夫,第87页)同时,历史 目的赋予历史以及人类各种各样 的文化活动以意义。如果历史是无意义的,那么人的活动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的纯粹偶然性活动。康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苦难意识与历史 目的:马克思思想 中的历史 目的论踪迹” (编号 】2YJC7200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列斐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研究” (编号 11YJC720057)的阶段 性成果 。 · 2D · 《哲学研究》2014年第4期 德讲: “世界的绵延只是当其中的理性生命能符合他们的存在的终极 目的时才有价值;然而如果这一 点不能达到时,创化本身就似乎对他们是毫无 目的了,就像是一出戏根本没有结尾,也使人认不出有 任何合理的目标那样。” (康德,第84页)总之,通过历史 目的的设定,历史变得可理解、可把握, 因而人们也就能在历史中心安理得地生活。 由此可见,无限的历史和有限的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有限的人无法把握无限的历 史,但又必须去把握。在此情形下,人们在解释历史的过程中采取了各种修辞策略。他们或者对大历 史进行裁剪,以所经验到的历史来推定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克罗齐提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 史”,意在通过有限的却可现实地经验着的当代史来解释大历史;或者在大历史和某种可理解的物之 间建立起相关性,从而以物言史 ,比如历史被隐喻为 “有机体”或一出戏剧;或者把大历史按照某 种情节化模式讲述出来,比如基督教把历史看做是一出光明战胜黑暗的 “浪漫剧”;或者把某种可理 解 的范畴无限放大,以此类 比大历史,比如黑格尔立足于 “世界精神”来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等 等。这些策略看似不同,实则趋同。就其本质而言,它们皆是通过比喻性的联想在大历史和有限者之 间建立起一致性,把大历史语言性地投射在有限者之间的关系中,从而通过有限者或有限的方式来解 释和把握大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 目的论是一种修辞方式。在 《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 在批判蒲鲁东思想中的目的论时指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