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11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14 第43卷 第6期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 No.6 ■历史地理学研究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 ———以惠济桥为中心 陈 隆文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 要: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 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 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南北两侧古河道对于我们认识隋唐以来黄、淮、海交界地区的水运分布格局 和历史上黄河、淮河、海河水系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惠济桥;贾鲁河 中图分类号:K241;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4)06-0026-08 收稿日期:2014-03-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32) 作者简介:陈隆文,男,河南开封人,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为配合大运河申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 向东折向索须河,河道宽150—200米,深15米不见 唐大运河考古队于2010—2011年在郑州地区做了 底,两侧发现有路堤(河堤),宽4—8米。在惠济河 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工作,惠济桥及其南北两侧的 南侧及南部河道经过试掘,出土有唐、宋、元、明、清 [1] 时期堆积层及大量文化遗物,尤以元明时期遗物最 古河道的发现是这次调查的重要收获之一。 综合 现有考古资料,围绕惠济桥的发现,至少有两个方面 为丰富。河道西侧河堤经过解剖,发现其时代最早 [1] 的问题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其一,惠济桥位置、建 到元代,晚至清代,元代以前河堤已不清晰。 对于 造时间与价值的确定。原报告称,惠济桥位于今郑 惠济桥及其南北两端古河道的认识问题,不仅事关 州西北惠济区古荥镇的惠济桥村。此桥是一座三孔 大运河申遗,而且对于隋唐以来黄、淮海交界地区的 石桥,桥面长14.44米,宽5.08米,建于元末明初。 水运分布格局和黄河、淮河、海河水系的关系问题也 惠济桥建在惠济河上,惠济河在不同时期曾有通济 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拟围绕惠济桥及其南 渠、汴河、运粮河等叫法。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大 北两端古河道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不当之 运河故道大部分早已湮没在地下,地面多无存,部分 处,敬希批评。 [1] 河段因后期治理也变成了不同的名字。 也就是 一、惠济桥的建造时间 说,主持考古发掘的顾万发、汪松枝二位先生认为惠 惠济桥位于郑州西北惠济区古荥镇惠济桥村 济桥是建在隋唐通济渠或在汴河上的桥梁。其二, 内,为三孔拱券式石桥,东西长约40米,桥宽5米, 惠济桥南北两侧确实存在一条古河道。这条古河道 桥面上有清晰可见的深达5厘米的车辙,桥下三孔 经勘探所知,从黄河南岸大堤至丰硕桥段发现一段 拱券已经被河泥淤埋大半,仅存不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