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无机材料学报.pdfVIP

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无机材料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无机材料学报

第26 卷 第2 期 无 机 材 料 学 报 Vol. 26 No. 2 2011 年2 月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Feb. , 2011 文章编号: 1000-324X(2011)02-0139-06 DOI: 10.3724/SP.J.1077.2011.00139 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 杨 涛, 祝迎春, 钱霍飞, 袁建辉, 许钫钫 ( 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摘 要: 以还原Fe 粉和活性炭为原料, 通过热CVD 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空心碳球串珠结构. 利用TEM、EDS 和多点 氮吸附仪进行形貌、成分、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 串珠结构由φ(1~2)μm 的空心碳球串联而成, 长度可达十几 2 微米. 碳球的壁厚为3~5nm 的石墨球壳结构. 所制备产物的比表面积SBET 达到306.523m /g, 其孔径分布在中孔范 围, 峰值位于3.761nm. 微米级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形成机理为: 含C 的Fe 微液滴在低温区凝聚并以石墨烯片层的 方式析出C, 外延于Fe 液滴形成石墨层, 与Fe 液滴构成Fe/石墨层核壳结构, 石墨球壳的收缩趋势挤压Fe 液滴沿 轴向移动. 循环往复上述即形成空心串珠结构. 该结构在节能材料、药物、染料和催化剂等的载体材料、储氢、储 能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 微米级; 串珠结构; 空心碳球;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中图分类号: TQ127 文献标识码: A Synthesis and Mechanism of Micron-level Hollow Carbon Rosary Structures YANG Tao, ZHU Ying-Chun, QIAN Huo-Fei, YUAN Jian-Hui, XU Fang-Fa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organic Coating Materials,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Abstract: Using reduced iron powder and activated carbon as starting materials, micron-level hollow carbon ro- sary 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CVD method. Their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size distribution of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