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氏源流和文化寻根(课堂实用)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 历史与血脉。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共收录23813个汉字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7000个。 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出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列出了前10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姓氏创建 炎黄以前人是没有姓氏的。首先出现名后来才有姓。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 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在传 说中,伏羲神是燧人氏(火神)的后代 ) 用以区分血缘, 区别婚姻。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战国时著名的法家商鞅,卫国 人,公孙氏,名鞅。本叫公孙 鞅或卫鞅,他曾因功被封于 商,号商君,故称为商鞅。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姓氏的来源 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 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姓氏的来源 明代太监马三保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 。 姓氏的来源 大家猜猜: 司马迁下狱时,本族人纷纷改姓避祸,会改成什么呢? 姓氏的来源 1、以图腾定姓氏 2、以国名封地为姓氏 3、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 4、以官职为姓氏 5、以职业为姓氏 6、以亲属排行为姓氏 7、以祖先的字为姓氏 8、以少数民族部落的名称为姓 9、天子赐姓氏 10、因避讳或避祸等原因改姓 阅读材料: 赣县客家文化城里的客家宗祠陈列了客家人非常珍贵的各姓氏族谱。两边还有159块姓氏源流牌,记载着各姓氏的来历演变。后殿是祭祖大殿,名“谒祖堂”,中堂供奉的是华夏祖先炎黄两帝的座像,两旁设有神台,供奉了159个姓氏的祖牌,供各姓氏的后辈祭祀祖先。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参观,海外客家人也经常到此祭祖。 近几年,民间兴起一股修族谱的热潮。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万物尽有,有万物源头之像 ) “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等。 刘姓的郡望之一在于都(南康郡)。 南康郡:南康郡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治所在雩都县(今江西省于都县东北)。唐朝时又改为虔州。南康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记载,楚元王刘交第6代孙刘延寿的裔孙刘璠始居南康。刘璠的第6代孙刘惠骞,南朝萧 梁时任同州刺史。刘惠骞的孙子刘悔陵,唐朝时任少府监。宋元以后,南康刘氏更加兴盛。 节日文化 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