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主报告doc-.doc

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主报告doc-.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主报告doc-

内 容 提 要 调查发现,当前小学品德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程“转变学习方式”的标准。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教师,决定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性转变。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具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课题组尝试从课例研究的视角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例研究,探索教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专业技能,由此实现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课题实施近2年,区域内小学品德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大为转变,成果获得省市及周边教研员的充分肯定,研究范式正向其他学科辐射。 一、研究内容 (一)确定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的主题 建立课例研究三级主题的“扇形模式”:以本课题的核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一级主题,衍生出四个二级主题(即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四个主题也是小学品德新课程指定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标准),每个二级主题相应细化成若干三级主题,并由三级主题分别确定具体的课例(详见下图)。 (二)构建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的课堂观察体系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基于本主题的课例研究,构建了“一视角五维度”的课堂观察体系(详见下页图)。 (三)确立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的实施流程 三步实施流程:聚焦课例视点——集约研究流程——达成研究策略。 其中,“集约研究流程”细化为“三轮两思”的实施步骤,即三轮课堂执教与观课,两次研讨反思(详见下图)。 (四)达成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达成了小学品德课程12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因篇幅有限,仅以“体验学习方式”的“感官体验”为例说明: 1.情境创设——参与而不花哨 2.媒体运用——简约而不简单 3.策略选择——实效而不失有趣 4.过程引导——梳理而走向纵深 二、研究成果 (一)建构了品德课程“四类三模”的课例研究范式 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品德课程课例研究是一项专题性的课例研究。这个专题针对的就是品德学科的四类主要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一步细化主题,将每类学习方式细化成三个模块,在摸索中逐渐建构了一套品德“四类三模”的课例研究范式。(详见下页图) (二)提升了学生“四式三力”的学习效能 基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究是一项 “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品德课上有效实施“体 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四 种学习方式,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主要体现在: 1.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了自主学习参与面,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度。 2.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的品德课堂,学生主动发现、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 3.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学习中,小组长的领导、协调能力、组员间的交流、对话、倾听能力、互相支持、帮助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达成了教师“三段四策”的教学方式转变 课例研究中,教师通过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三个阶段的课例研究探索过程,形成了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策略:由“单纯、封闭的知识传授”向“自主、开放的活动组织”转变,由“单向的问答式教学”向“多向、合作的对话式教学”转变,由“追求知识结论的获得”向“关注亲历过程的感悟”转变,由“牢牢控制的话语权”向“恰到好处的点拨、引领、评价”转变。研究中,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获得不断提升,推进了全区品德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团队中的2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2位教师职称晋级为一级教师;3位教师成为区高端班教师培养队伍中的一员;2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小学德育》,8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得市学科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 三、成果创新 (一)研究视角具有前瞻性 2011年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经文献检索,国内用课例研究的手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论或是实践上可能尚未涉及,在小学品德学科中开展课例研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文献更是未被发现。该课题研究坚持与时代同步,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操作范式具有创新性 课题组在他人的基础上,构建适于区域小学品德课例研究的实践操作模式,如设计的呈扇形结构的课例研究主题,“三轮两思”的流程及针对主题形成的课堂观察体系及相关课堂观察工具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课例报告具有引领性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品德学科的专业学习资料比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