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PD护理授课教案
宁夏医学院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案首页
教研室 护理学 教师姓名 李娜
课 程
名 称 内科护理学 专业
层次
护理本科
年 级 20010级 授 课
方 式 讲 授 授课
时间 2013年 4月7日 学 时 18分钟 授课题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COPD病人为什么要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3 . COPD评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都有哪些内容?适合临床护理吗?
课后回忆(经验教训、效果估计或反应,存在问题……):
教研室主任
2011年4 月26 日
宁夏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教材:卫生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章见教材P45-P50。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引言:通过图片引入本次授课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min)
一.概述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而且可以是部分可逆的,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引用2011年COPD全球倡议的新定义,比较新旧定义的区别。 (0.5 min)
关注COPD
1、COPD占所有死因的第4位
2、大约50%的吸烟者会患COPD
3、COPD的患病率与年龄和吸烟密切相关
4、45岁后的患病率随年龄迅速增长
5、中国农村慢性病死亡率的首位
COPD的危害
1990年COPD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位居第12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疾病负担第五位,并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
2004年实施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每年约300万人死于COPD。
2011年,WHO估计全球有2.1亿COPD患者,中国40岁以上人群总患病率高达8.2%。
引导学生关注COPD,归纳现状。 (1 min)
正常体肺组织COPD 患者的肺组织
问题:通过病史、症状及体征,请同学们来思考该为这位病人提出什么护理诊断?
基本思路: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为该患者提出
1、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呼吸面积减少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炎症痰多而粘稠有关
3、焦虑:与呼吸困难影响生活和窒息有关
宁夏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
三.COPD的护理诊断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呼吸面积减少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1.环境和体位: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舒适体位。
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动脉血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3.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解痉平喘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法
指导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手分别放在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吸气时胸廓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嘴呼气,同时配合缩唇呼气法,每天进行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气法
指导病人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延长呼气时间。吸气和呼气时间比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7-8次 ,每次12-20分钟,每天2次。
(3)体外膈神经电刺激
(4)吸气阻力器呼吸锻炼。
5.氧疗护理氧疗护理
氧疗方法: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流量1-2升/分或氧浓度25—29%),维持PaO2>60mmHg。
氧疗有效指标: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氧疗方式:鼻导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
宁夏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炎症痰多而粘稠有关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包括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咳痰是否通畅。
2.用药护理:观察止咳化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排痰: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目的: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方法:取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