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转移备考复习
发展与就业
PAGE7 / NUMPAGES7
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转移中的拉力与推力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彻底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19%的人口,其中有4亿是农民。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不断深化中。其中,女性劳动力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移情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社会群体,她们兼有农民身份、工人职业、妻子和母亲角色等多种特征,相比于男性劳动力,其转移意愿受经济、文化、家庭等更多因素的影响,在城乡转移中受到更多的制约。
近年来,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规模逐渐增大,但是总体来看,转移规模仍然远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农村男性劳动力就业率为84.9%,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率为82.1%。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对其自身的好处
农村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推力
中国发展城镇化以来,大量的农村男性劳动力通过外出打工转移出了农村,与此同时,女性则更多地留在了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都表现为“农业女性化”,即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基本是女性。在“农业女性化”的同时,由于农业资源短缺,生产技术提升,使得土地对劳动力的需要有限,从而出现了女性劳动力投入的低效用甚至负效用,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趋低,造成农村女性劳动力过剩,从整体上影响了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为了实现更大的边际生产率,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城市工业中。
城市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拉力
经济收入方面
经济发展在城市与农村间的区域差异日益显著,相比与农村滞后的农业经济,城市中的市场经济更具活力与潜力。农村女性劳动力通过进城打工能够提高经济收入。事实上,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一些年轻的农村女性更是将外出务工视为了摆脱农村、实现转移和经济独立的机会。
家庭情感方面
对于已婚农村女性而言??丈夫和子女的流动对促进她们的转移有着推动作用。
跟随丈夫外出打工,除了增加收入,还可以避免或减少家庭的破碎。据调查,在 2012 年务工的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中,其配偶务工的比例是 71.8%,没有务工的比例是 28.2%。
除此,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现在很多农村子弟都会尽可能的入城读书。而有些母亲,一方面为了支持孩子教育开销,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纷纷跟随孩子进城打工。这也一定程度的促进了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的转移。
个人发展方面
传统意义上,农村女性从事以家庭为中心的劳务和农活,并未被视作一种能获得经济收入的工作,她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进入城市工作,不仅增加了农村妇女对外界的接触机会,也加大了她们对家庭做出的经济贡献,从而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
此外,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后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增强自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实现了其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遇到的障碍
城市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推力
工作方面
一方面,受传统性别规范影响,大部分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掌握技能少,而部分已婚女性还需要照顾孩子,因此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很差。另一方面,相比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在城市中具有的社会资源更窄,她们能够获得的就业信息更少,搜寻到合适工作的几率也就更小。总的来说,农村女性在城市中的就业情况具有就业口径窄,职业层次低,工作条件差,工资收入低,保障不到位,职业流动大等特点。低质量的就业是促成女性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活方面
其一,相比于男性劳动力,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对于女性劳动力具有更大的影响。受工资水平和生活习惯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居住环境普遍很差,近四成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并且居住地点不稳定,经常随着工作的更换而更换。其二,女性身体素质比男性更差,更容易患病,而在城市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不起病”无疑成了众多在城务工女性难以跨越的鸿沟。其三,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也为农民工子弟接受公共教育设立了障碍,使很多农民工子弟只能在教学条件令人堪忧的民办学校学习。这使得很多农村女性劳动力没办法将孩子带着身边,于是只能回到农村。
情感方面
由于社会的历史偏见和自身的素质局限,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城市的生活、工作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这种歧视,导致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对城市的隔阂感大于归属感。工作和住所的双重不稳定又使农村女性劳动力对生活缺乏安全感,而身处异地他乡,没有亲人关怀则让她们感到孤独寂寞,渴求情感关怀。
农村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拉力
家庭责任
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照顾老人和管理孩子一直是女性对于家庭的责任。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多农村已婚女性无法离开农村,即使离开了农村,一旦老人病重或孩子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