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参考资料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 一 作者简介 席慕容,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族,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七里香》、《时光九篇》、《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江山有诗》、《有一首歌》,美术论著《雷色艺术异论》、《心灵的探索》等。席慕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的哲学,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诗歌更是感情真挚,构思精巧委婉,语言简洁凝练,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曾对记者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灵的时刻。《七里香》诗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一支钢笔、一本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他们的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我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我庆幸在我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我没有,我觉得幸运的是,在我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记者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 二、诗歌作品艺术特色 记得当席慕容的诗歌席卷和风靡大陆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邯郸学步的孩童,读和接触她的诗时也不过是懵懂的少年时代,可是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任岁月的洪流怎样流逝,也无法抹去。 法国作家布丰说过:“风格即人格。”席慕容的诗歌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抒情和字词足够的风格,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诗句里蕴藉着的哲理是诗人亲切经历的结晶,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肆意的猜想,成为生活的指引和注脚,清丽脱俗,古雅纵逸,让人读起来,细而不腻,痛而不俗,迷而不失,感而不伤。 席慕容的诗歌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温润婉约,但是在这阴柔之气中又携带着些许淡淡的哀愁和透明的忧伤,风格迥异,标新立异。她的诗歌通常表达这样一种情愫:宛如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幻想着白马王子的那种羞涩和无奈,好似一个风华正茂的多情的少年渴望一份爱恋时候寻觅的彷徨,但其中不乏夹带着一丝丝的希望和光亮。 我们经常说作为诗人的席慕容的光芒几乎覆盖了作为画家的席慕容。她把自己对绘画的感悟和思想紧密的融合到诗歌创作中,虽然诗歌和绘画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互相的渗透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一)感情深沉真挚 席慕容的诗歌总是饱含着自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 诗人的思维很是开阔,诗歌一开始,诗人便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继而,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