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承诺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严的承诺参考资料

庄严的承诺 ——记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乡玉皇庙村党总支书记王金书      玉皇庙村变了—— 化工区里,高塔林立,机器轰鸣。它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500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化学助剂行业50强”;   乡间田野,麦苗翠绿,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播种”着丰收的喜悦,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了8000元;   走进村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有的拆迁旧村,有的搬运建材,一个由农民个人无偿投资2.5亿元、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的“30年全国不落后、50年全省不落后”的江北第一村——玉皇庙新村,正一步步走来······   然而,改变玉皇庙贫穷落后面貌的,不是玉皇菩萨,而是缘于20多年前一位热血青年、农民党员“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这句承诺。   为了这句承诺,他率领村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奋斗了26年。他,就是现任玉皇庙村党总支书记的王金书。        26年前,一个身着绿装的退伍青年面对 父老乡亲,郑重承诺:我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金书应征入伍了!”1976年的春天,这消息传遍了整个玉皇庙村。人们敲锣打鼓为他送行,同龄的青年更是投来羡慕的目光:当了兵,意味着可以吃白面馒头;混好了,可以跳出农门、可以提干,起码再也不用过脸朝黄土背朝天、饭也吃不饱的日子······ 然而,时为村团支部书记的王金书并没有村民那么高兴。一阵风沙袭来,走到送行队伍前头的王金书突然停下了脚步,目光凝重,村里的“三多”又泛上了他的心头:盐碱地多、沙丘多、光棍汉多。   老支书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村口惜别时,老支书拍着王金书的肩膀说:“金书啊,不管你当多少年兵,只要回来,团支书的位子都是你的,未来的玉皇庙,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王金书坚定地说:“您放心,我舍不得咱这帮穷乡亲。我走后,您千万别忘了,咱们生产队仓库里那几筐榆树叶得经常拿出来晒晒,不要发了霉,青黄不接时可以度饥荒……”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玉皇庙村的乡亲们曾用米糠、树皮充过饥,榆树叶可比米糠好多了。王金书盼望着,啥时候能让村里的乡亲吃饱饭啊!   时光如梭。当兵的5年时间里,王金书始终挂念着家乡,盼望着乡亲能过上好日子。   1981年,王金书穿着一身不带领章的绿军装,退伍回到了家乡玉皇庙村。王金书没有想到,这些年,老支书真的把团支书的位子留着。 1984年,老支书把村支书的位置交给了他,一个退伍兵挑起了玉皇庙村的大梁。   王金书高兴地发现,自己当兵走的时候没有粮食吃,当兵回来粮食吃不完,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改变了农民的命运。   王金书还发现,生产责任制的实行,饥饿的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手上捏的是白面馍,碗里有了肉,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遇上家里有了病人,孩子考学什么的,手里缺钱!   这可是一副不轻的担子——3个自然村,600多户人家,男女老少2000多口人。整个村没有一个副业项目,没有一分钱进项和积累,村两委花钱全靠从村民手里“提留”。而农民就指望着“鸡腚银行”。三中全会之前,讨饭的跑遍了十几个省;至今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领导机关”还没有一间办公室;去外地出差,住没有铺盖的马车店。更说不上修新村、办教育、搞文化、救助孤寡老人······ 面对村里的“家底”,在王金书上任后的第一个村民大会上,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发表了履职演说:“现在地都分了,村民有饭吃了,但仅仅是温饱而已,这不是咱们的目标。现在村干部不用操心庄稼地里的事了,农民也有了闲散劳力,咱们干部的心思要用在让村民富裕起来,让村民吃上好饭、住上好房、银行有存款、过上好日子!”   说归说,但村民们并没有多少人把这豪言壮语放在心上,因为年轻人难免心血来潮。        村民对王金书的话将信将疑。但为了这个承诺, 王金书率领一班人白手起家,百折不挠寻找挣钱门路      “村民碗里有了饭吃,怎样才能手里有钱花?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困扰着王金书。”   在部队养成了听广播习惯的王金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村办工副业的报道,心头觉得猛然一亮。他急忙把全村的党员干部召集过来,让大家想想挣钱的门路。 党员干部议论纷纷——“咱一无本钱,二无技术,怎么干?干什么?”“搞经济有风险啊,还是本本份份守好每家的一亩三分地吧。”    会上分歧很大,王金书提出:咱不争论了,走出玉皇庙,看看人家吧。他带上支部一班人直奔胶东——村里没有钱,去不成南方,先学家门口的吧。    去胶东一看不得了,一个牟平县,平地崛起了几千家集体企业和民办企业,他们去参观了西关村、新牟村,这哪里还像农村?热气腾腾,简直成了小城镇。人家过的日子已经是村村有买卖,家家有余财,吃饭有蛋奶,走路有机械,公寓连成排,电器进家来······“取经团”看得眼热。 回村后,党支部和村委会召开联席会议,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