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 认识论思想对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哲学指导.docVIP

关于的 认识论思想对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哲学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的 认识论思想对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哲学指导.doc

  关于的 认识论思想对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哲学指导 关于的 认识论思想对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哲学指导 导读:一个能动的过程。”[2]15又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3]292。于是,人类认识的发展成为一个无止境的辩证过程。一切首先发源于直接经验,先有了被反映者,再有反映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再将理性认 简介:刘先春(1963- ),男,山东定陶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嫣嫣(1988- ),女,广东佛山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中国 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早在 时期就开始成形,主要体现在他的认识论思想中。 关于认识的实践性、阶级性,认识的主体性思想使党内学习有了独特的含义。同时,通过结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观, 的认识论思想为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为人民服务、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群众路线、矛盾分析、调查研究的根本策略。   关键词: ;认识论;学习型政党   1004-1605(2011)07-0013-04      十六大以来,建设学习型政党成为中国 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党 出于对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的深度深思,也是党内学习传统历史积淀的成果。早在 时代,关于学习教育、政党组织及其互相关系的研究已经初具雏形。学习 认识论思想,可以使我们从根本上把握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文化的核心概念、原则与策略。      一、学习型政党文化核心概念的基本界定      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文化,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学习型政党文化的核心概念——党内学习。从哲学的角度看,在某一程度上,学习相当于认识,认识的过程等同于学习的过程。当人们在追问“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时候,学习,也就是所谓的认知行为就出现了。但哲学家们对于“为什么能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等理由一直争论不休,也就产生了不同流派对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重温 关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助于我们从理由的源头来理解和把握党内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实践性   《新 主义论》中, 第一次明确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664,这一表述划清了 认识论思想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之间的界限。   在辩证唯物主义诞生之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自然观上。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或者是神授予的,坚持从思想到感觉再到物的认识路线。而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但他们忽视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客观世界仅被视为认识的对象而非改造的对象,因此,他们的反映论是一种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是照镜子式的反映。基于这两种认识路线,产生了学习论的两大传统流派,即认知主义学习论与行为主义学习论。前者认为学习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而是个体本身的认知结构主观地作用于环境的过程;后者刚好相反,仅将学习视为主体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这两大基本流派各执一端,形成了对比鲜明的理论阵营,后来产生的学习论流派,如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等基本可以按此偏好分类。   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此前所有的认识论不同,它巧妙地沟通了经验与理性。 指出:“反映论不是被动的摄取对象,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2]15又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3]292。于是,人类认识的发展成为一个无止境的辩证过程。一切首先发源于直接经验,先有了被反映者,再有反映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再将理性认识作用于实践,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展和加深。因此,“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并不是客体作用于主体或者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单向过程,而是客体与主体间不断转换和发展的循环上升的过程。学习,即主体通过实践被感知客体,从而进一步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即理性认识,再经由主体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体,形成新的客体再进行认识的过程。   (二)学习的阶级性   绝大多数现有的学习理论在谈及学习的目的时总是表现为“要获得什么”,体现的是一种肯定性思维的倾向。这些理论的共同前提是接受现有制度和状态作为应然的存在,学习被局限在实用工具的层面,即为了体制内的存活甚至单纯的知识、智慧提升。因此,他们不能充分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