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第2章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学第2章专用课件

我国上空水汽的收支特点: 1)年输入大于输出 (折合径流深279.4毫米)并与入海径流量接近 2)从南部和西部边境进入从东界输出 3)经纬向输入55.8%和44.2%;经纬向输出10.8%和89.2% 第五节 降 水 一、降水要素 1)降水(总)量: 2)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 3)降水强度: 4)降水面积: >200 100-200 50-100 25-50 10-25 <10 降水量(24) >140 70-140 30-70 15-30 5-15 0.2-5.0 降水量(12) 特大暴雨 大暴雨 暴雨 大雨 中雨 小雨 等级 2.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 1)降水过程线: 2)降水累积曲线: 3)等降水量线: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1)强度-历时曲线: (2)平均深度-面积曲线: (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二、面降水的计算 点降水量与面降水量的区别与联系 1.算术平均法: 2.等雨量线法: 3.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4)客观运行法: (1)各格点降水量的计算: (2)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 1.地形条件影响 屏障作用与抬升作用对降水强度与时空分布的影响 焚风效应:迎风坡与雨影区 地形的抬升增雨的限制性: 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三种观点) 1)大流域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年降水量增加 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3)森林不仅不能增加降水,还可能减少降水 3.水体对降水量的影响 减少降水量,但迎风的库岸地带降水增加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改变下垫面条件 人工直接控制降水 城市的增雨作用 四、可能最大降水 可能最大洪水(PMF):由可能最大降水及其时空分布,通过流域产流和汇流计算,可推算出相应的洪水,称为可能最大洪水(PMF)。 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第六节 下渗 下渗: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 1.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下渗的作用力: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 1)渗润阶段:降水初期,若土壤干燥,下渗水主要受分子力作用,被土粒所吸附形成吸湿水,进而形成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岩土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开始向下一阶段过渡 1.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1)渗润阶段: 2)渗漏阶段:随着土壤含水率的不断增大,分子作用力渐由毛管力和重力作用取代,水在岩土孔隙中作不稳流动,并逐渐充填土壤孔隙,直到基本达到饱和为止,下渗过程向第三阶段过渡 3)渗透阶段:在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状态时,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呈稳定流动。 2.下渗要素 1)下渗率: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 2)下渗能力: 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3)稳定下渗率: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 二、影响下渗的因素 2.降水特性的影响 降水强度、历时、 降水时空分布 1.土壤特性的影响 透水性能(质地、孔隙度) 土壤的前期含水量 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植被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 切割程度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时间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控制入渗过程,使之朝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七节 径流 一、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 1.径流的涵义与径流组成 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径流形成过程: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径流组成: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2.径流的表示方法 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2)径流总量W: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3)径流深度R: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 4)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 5)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 二、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类型: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 蓄渗过程中水的运行机制:垂向运行 1.流域蓄渗过程 植物载留:降水量、植被类型及郁闭程度 下渗:降雨期间,雨停后地面有积水的地方 填洼:超渗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 径流:先满足蓄渗的地方先产流 * *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一节 水循环概述 一、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