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活化生物质炭制备尧结构与吸附性能研究.pdfVIP

微波活化生物质炭制备尧结构与吸附性能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微波活化生物质炭制备尧结构与吸附性能研究

文 版 致 谢 本论文主要是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 学院完成的。论文由周定国教授、汪孙国教授和Zaher Hashisho 副教授共同指导完成的。 在此,对各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特别感谢陈恒博士后和 王海燕博士后在加拿大期间对我实验的鼎力相助。感谢徐咏兰教授、黄成林老师和汤纪文 老师对我在读博士期间生活上的关爱。 感谢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Zaher Hashisho 副教授研究小组的全 体队员对我实验的大力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特别感谢Masoud Jahandar Lashaki 博 、 Mohammadreza Fayaz 博 , 刘宏博 、丁宁博 、刘增凯硕 、舒增铨硕 、Golam Md Morshed 硕 、Tamanna Chowdhury 硕 、Derej e Tamiru Tefera 硕 、陈静博 、吴凤萍 博 和阿尔伯特研究所的刘金盾教授、吴利民博 、陈立恒博 对我实验的帮助,以及 Christina Small 和Austin Cheng 对我英文论文的修改。 在三年半的学习阶段和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得到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周捍东教 授、李琴副教授、孟国忠老师、梅长彤教授、潘彪教授、朱南峰教授、徐信武副教授,孙 军教授、朱典想教授以及复合材料系张洋教授、邓玉和教授、卢晓宁教授、周晓燕教授、 金菊婉教授、连海兰副教授、潘明珠副教授的教 和指导;同时得到程大莉老师、周兆兵 老师、吴燕老师、杨蕊老师、黄润州老师、贾翀老师、兰平老师、徐登伟老师、朱捷老师、 杨东老师、侯亮亮老师和李艳玲的热情帮助,还有师妹师弟李慧媛、卫佩行、黄思维、龙 海蓉对我的关心,在此特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此外,对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过帮助的 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在我学习阶段在精神上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我最爱的家人——父亲冒朝 银、母亲范祥凤。也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李欣,是他在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给予我无 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感谢我的今生有他们相伴!谨以此论文献给他们! 冒海燕 2013 年1 月于 南京 摘 要 本论文以农林废弃物 (松木片、麦秸)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和KOH 活化技术制备 活化生物质炭,并探索了活化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参数、碘值、得率、孔隙结构和表面官 能团;采用自主设计的吸附-脱附装置进行吸脱附甲苯和丙酮实验,着重研究了KOH/生 物质炭配比 、甲苯和丙酮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等对其吸附量、穿透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的影响,并采用Dubinin-Radushkevich (DR )模型进行拟合。最后,采用微波法再生载甲 苯和丙酮的活化生物质炭,探索了微波输出功率、气流流速和增加水蒸汽装置对载甲苯和 丙酮活化生物质炭再生速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电加热法在加热时间、升温速率、再生效率 和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归纳如下: (1)以碘值为衡量指标优化的生物质炭和活化生物质炭制备工艺参数:炭化阶段的 炭化温度为550 ℃,升温速率为10 ℃/min ,炭化时间为2 h 和增加水蒸气装置;微波活 化阶段的微波功率600 W ,微波时间30 min ,流量为0.5 L/min 和增加水蒸气装置。生物 质炭化物 (松木炭和麦秸炭)的得率在23-29 %之间,活化生物质炭的得率在72-81 %之 2 间。随着KOH/生物质炭配比从0.5 增加到3.0,松木活化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从1053 m /g 2 增加到2044 m /g ; 容和总孔容也呈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分别从0.373 cc/g 增加到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