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舰为家 以苦为荣 成才建功 思想政治教育讲稿.doc

以舰为家 以苦为荣 成才建功 思想政治教育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舰为家 以苦为荣 成才建功 思想政治教育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以舰为家、以苦为荣、成才建功》,目的是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新时期海军官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苦乐观。 前不久,我就当水兵到底苦不苦的问题,对舰上90名水兵进行了一次调查。大家有的说出海晕船苦;有的说重大任务多、工作压力大苦;有的说噪音大、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苦;有的说吃饭没餐厅、生活条件苦,等等。也有说不苦的:有的说当兵和打工比就不苦;有的说当兵时间长了、习惯了,不感到苦了;有的说自己当兵就是来锻炼的、不怕苦,等等。 对于一个问题的两个相反的答案,谁对谁错呢?我认为都有道理。回答“苦” 的同志说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回答“不苦” 的同志说出了一个基本态度。所以,我比较赞成这样的回答:苦,但苦中有甜,苦中有乐。 既然“苦”是咱们部队特别是干海军的一个基本生存状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 通过调查我感到,大家对待“苦”,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习惯了这种“苦”,并且以苦为荣,一提起自己吃过的苦,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另一种是不适应这种“苦”,并且把苦写在脸上,整天耷拉着脑袋,硬把挺英俊的一张面孔拉成了“苦瓜脸”。同在一条舰上当兵,面对同样一个“苦” 字,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呢?我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些同志对“苦” 的内涵没有真正搞清楚,对“苦”在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没有真正搞清楚。 “苦”不仅是一种值得珍视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财富,更是一块助人成功的垫脚石。如果我们把建功立业比作生活中的“甜” 的话,那么,苦就是因,甜就是果。也许有的同志要追问:“你说苦能助人成才,那么它又是怎么助的呢,根据我的体会和总结,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苦能磨练意志,使你变得更坚韧。沧海横流,优胜劣汰。无论在哪里,无论于什么,都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的较量,没有坚韧的毅力,不可能在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环境中获胜。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在轻松舒服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和锻造出来的。大家听说过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故事吗?杨利伟当年在成都军区空军某部飞歼击机,夏天机场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像一座火炉,飞行服安全带上的连接环被烈日晒得像在火中烧过一样,稍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烫起一个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于就是两个月。到了冬季,这里又寒气刺骨,冻得人手脚发麻。但杨利伟却表现得轻松乐观,他说:“作为一个飞行员,意志比技术更重要,恶劣的环境正好磨练意志。与杨利伟住过同一寝室的孙培华说:“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论严寒酷暑,无论阴晴雨雪,天天都坚持进行体能训练,长跑、短跑、单双杠训练成绩样样拔尖”。就是凭着这样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精细严谨的良好作风,经过严格的航天员训练,他终于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他的这种精神,对今天的我们来讲,既是警策又是激励。如果我们有了这种精神,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第二,苦能培养勇气,使你变得更勇敢。勇敢是与怯懦相对立的。古往今来,勇敢一直被人们视为最具军人特色的美德。事实证明,军人的勇敢精神,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培育和锻炼的结果。今年6月18日,舟山报纸和电视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咱们支队岸勤部战士沈林和吴军骑自行车外出去查线,路过一座桥时,看见正在清理河道的一个老伯,不慎失足落水,眼看就要沉入3米多深的河底,沈林见状奋不顾身跳入河中,使出浑身解数,在吴军和围观群众的帮助下,救出了老人。有记者问沈林:“当时不少人看到了这种情况,可谁都不敢下水,你哪里来的勇气?沈林回答说:“要说勇气嘛,可不是天生的。我当兵前胆子很小的,后来当兵到了部队,艰苦的生活和训练,特别是消防技能训练,爬云梯、爬楼房,身上经常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我还按下来好几次呢,后来就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现在我爬上五、六层大楼维修电线,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个真实的故事再一次证明,在艰难困苦中摔打,文质彬彬的人有可能成为骁勇的斗士,懦弱胆怯的人有可能成为刚强的勇士,从小依赖父母的青年有可能成为大无畏的英雄。 第三,苦能激发潜能,使你变得更聪明。每个人在自我生命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潜力和智慧,只有在陷入最痛苦的时候,才能最充分地爆发出来,才能最机敏地表现出来。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的故事,他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胶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激发了他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