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第8章
8.1.2 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1.原始应力状态的影响 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中,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它不但使主应力迹线的分布形式有所不同,而且明显地改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尤其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张力带的影响最大。 2.坡形的影响 坡高并不改变应力等值线图象,但坡内各处应力值均随坡高增高而线性增大; 坡角明显改变了应力分布图象。随坡角变陡,张力带的范围有所扩大,坡脚步应力集中带最大剪应力值也随之增高; 坡底的宽度(W)对坡脚的应力状态也有一定影响,计算表明,当W0.8H时,坡脚最大剪应力随底宽缩小而急剧增高,而当w0.8H时,则保持为一常值。 3.斜坡岩体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1) 材料均质对应力分布影响极小 (2)平缓结构面对应力的传播影响较大 * 第8章 斜坡稳定性斜坡:自然或人工开挖的具有一定延伸长度和坡角的坡体。 8.1 斜坡的应力分布特征8.1.1 斜坡成坡后应力状态的变化 图8-1 边坡应力分布有限单元计算模型 (1)主应力迹线偏转(2)坡角部位压应力集中、坡顶出现张应力带(3)剪应力迹线由直线转化为似圆弧线(4)坡面由三向转化为两向应力状态 坡脚最大剪应力与坡角(?)和坡底宽(W)之间关系图解 陡坡坡面附近压致拉裂和弯曲的形成机制(左)和应力集中带的转换(右) 8.2 斜坡的变形破坏方式1.斜坡坡体的卸荷回弹和蠕动变形 卸荷回弹 :由坡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产生的坡体向临空方向回弹膨胀。蠕变:在坡体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葛洲坝机巢基坑边坡侧向 位移长观曲线 瓦伊昂滑坡失事前山坡位移 长观曲线 2. 斜坡变形的基本组合形式 8.2.2 斜坡破坏的主要类型及特征1.崩塌 图8-9 斜坡破坏形式 a—崩落;b~h—滑落 (a)长江三峡月亮地二叠系灰岩陡坡的巨型崩 (b) 宝成铁路沿线砂页岩互层边坡的坠落 2.滑坡 均质土坡中圆弧形滑动面上滑坡体的变形与解体及其特殊外貌 a—后缘环状拉裂缝;b—滑坡断壁;c—横向裂缝及滑坡台阶 d—滑坡舌及隆张裂隙;e—滑坡侧壁及羽状裂隙 8.2.3 崩落、滑落体的继续运动 不同陡坡坡面上坠石的运动方式 8.3 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1)改变坡形:坡角加陡、开挖坡角、加大坡高、开挖出不利结构面(2)改变坡体结构特征及性质:风化作用、渗透变形、水库渗水(3)改变坡体应力状况:地震或爆破、工程荷载、地下水动压力、孔隙水压力、特大暴雨或异常洪水 各种营力作用下斜坡稳定性下降情况图示 8.3.1 促进斜坡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及营力活跃集中带1.风化作用活跃带 坡体中几种强风化营力活跃带用其所造成的斜坡破坏形式 a—剥落;b—土爬;c—崩滑 2.地下水作用活跃带 图8-15 斜坡遭受滑坡堆积物覆盖前后地下水流的变化 8.3.2 斜坡变形破坏的触发因素及触发机制1.地震与人工爆破坡体中由地震引起的附加力S的大小 : S=qW由爆破引起的附加力S?为: S?=Wa/g 动力作用下坡体受力状况示意图 N=sin(?-?) 当qW≥NW,也即q≥sin(?-?)时,坡体失稳。 图8-17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因下伏敏感粘土液化引起的滑坡(据Haefen,1969)1--感粘土;2—硬粘土;3—砂砾石土; 4—后缘陷落带;5—挤出的粘土. 2.特大暴雨和异常洪水 暴雨洪水引起土体内空隙水压力剧增造成的崩滑 ①—砂土;②—粘土;③—基岩;④—枯水时地下水位; ⑤—特大暴雨期间地下水位 3.水击机制 一些斜坡变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伴有局部的脆性破裂和扩容现象,滑体下滑时在滑面曲率半径变化显著部位甚至可出现“架空”现象。倘若上述破裂、扩容或架空现象发生于瞬间,破裂通道可出现“真空”;当它与库水沟通时,可迅速吸入库水;高速水流流入通道后又突然受阻,使滑移面承受非常高的空隙水压力,导致斜坡破坏。 8.4 斜坡稳定性评价评价斜坡稳定性的方法 (1)极限平衡方法(2)工程类比法(3)数值分析法(4)概率分析(可靠度分析法) 8.4.1 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法1.坡体下滑稳定性分析 坡体沿潜在的平面滑移面、弧形滑移面、楔形滑移面滑动的稳定性 平面滑移面变形体的几种可能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实施指南《GB21345 - 202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实施指南.pptx VIP
- 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VIP
-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doc VIP
- 《电子商务基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桶装水项目质量管理方案.docx VIP
- 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收放方法、集运箱和车辆.pdf VIP
- 压力管道壁厚及开孔补强计算.xls VIP
- 四五级拼音版 (20220824修订).pdf VIP
- 幼儿园区域留痕培训.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招生中职生文化综合考试试卷(英语试题)676.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