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译注》—未知.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 目录 序 凡 例 前 言 卷 一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卷 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卷 三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卷 四 ―――儒效第八 3 卷 五 ―――王制第九 卷 六 ――― 富国第十 卷 七 ―――王霸第十一 卷 八 ―――君道第十二 卷 九 ―――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卷 十 ―――议兵第十五 卷 十 一 ―――强国第十六 ―――天论第十七 4 卷 十 二 ―――正论第十八 卷 十 三 ―――礼论第十九 卷 十 四 ―――乐论第二十 卷 十 五 ―――解蔽第二十一 卷 十 六 ―――正名第二十二 卷 十 七 ―――性恶第二十三 ―――君子第二十四 卷 十 八 ―――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 卷 十 九 5 ―――大略第二十七 卷 二 十 ―――宥坐第二十八 ―――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尧问第三十二 附 录 6 序   荀子译注   张 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12 7 凡 例   一、 《荀子》一书,刘向校定为三十二篇,称 《荀 卿新书》。 《汉书·艺文志》称 《孙卿子》,著录有三 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唐代杨倞始为之作注,重 排篇次,新编目录,分为二十卷,改题为 《荀子》,其 名其制遂相沿至今。杨注本瑕瑜互见,且历经传抄翻 刻,讹误不少。清中叶后,校释 《荀子》者辈出。光绪 年间,王先谦以谢墉本为主,略作订正,且采摭诸家之 说,间附己见,撰为 《荀子集解》 (下简称 《集 解》)。该书思贤讲舍初刊于光绪辛卯 (1891)季夏, 一问世,即成为近世最通行之 《荀子》读本。上海商务 印书馆编印“万有文库”、“ 国学基本丛书”,上海世界书 局编印“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编印“新编诸子集 成”,皆以辑入。当今之注释本,亦皆取以为底本。然 此类翻刻本、注释本文字多误,故本书原文仍以 《集 解》初刻本为底本,并校以其他善本旧刻及古注、类书 引文与古籍异文 (所据文献详见附录),进行订正。凡 所订正,均于注释中加以注明。凡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为 据者,即使确实有误,亦仅于注释中说明之而不加妄 改。   二、 《集解》初刻本书首刊有考证及杨倞 《荀子 序》;每卷卷首于第一行上端标明该卷卷数,于第二行 下端署有“唐登仕郎守大理评事杨倞注”,于第三行下端 署有“长沙王先谦集解”七字;每卷卷末则标有卷终字 样;第二十卷末刊有刘向校定之 《荀卿新书》三十二篇 8 目录及 《孙卿书录》。今一并删去。至于其分卷情况, 则可征诸目录。   三、原文之繁体字以及如今已废除之异体字,除个 别必要者予以保留外,其余均用简化字以及现今之常用 字替代之。其中有两字之替代,因其非一般之异体字, 故于此略作说明:一为“势”字, 《集解》除 《子道》 篇“势不可也”一句用“势”字外,其余均作“埶”;而宋浙 本、“古逸丛书”本则或作“势”,或作“埶”;今一律改 用“势”字。二为“第”字, 《集解》除正文最后一篇篇目 《尧问篇第三十二》用“第”字外,其余均用“弟”字;而 宋浙本、古逸丛书本乃至王先谦所依据之底本谢墉本, 概用“第”字;今一律用“第”字,以复 《荀子》之旧。   四、原文重加分节,且加标篇节数,以便在注释中 采用参见法。   五、对篇题作简明扼要之题解。   六、前人于古书之歧说谬解, 《荀子》为甚。故本 书译、注,虽以通俗普及为用,但仍以学术考校为体。 其解释虽与前人多所不同,但均经过考校参证、反复斟 酌而成。要在求得确诂,以供各科研究者及辞书编纂者 采摭参考之用,而不在于苟求标新立异。故既力免墨守 成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