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以C型产气荚膜梭菌中PCR扩增出β1毒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GEXKG-β1,将构建的KG-β1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KG-β1。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了SDS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毒素蛋白。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克隆表达
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07-02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正常菌,能产生a、β、ε、ι四种主要毒素,根据产生这四种毒素种类的不同,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五种类型[1]。该菌在家禽中主要是能引起坏死性肠炎,鸡源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但也有C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产生a和β两种毒素。其中β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和致死性的特点,是重要的致病因子[2]。课题组在前期进行了鸡源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3],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对β毒素进行克隆表达,为其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载体 C型产气荚膜梭菌、受体菌大肠杆菌DH5a和BL21(DE3)和pGEX-KG载体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保存。
1.1.2 主要试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 I和Xho I、PCR试剂盒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RNaseA、Taq DNA聚合酶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细菌DNA提取试剂盒购自OMEGA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合成 参照NCBI中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β1毒素基因引物,上游引物CPb01: 5′-ACGGGATCCTTAGTTATAGTTAGTTCACTTT-3′,下游引物CPb02:5′-ACGCTCGAGCTAAATAGCTGTTACTTTATG-3′,目的片段大小为1 008 bp,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分别含有BamH I和Xho I酶切位点。
1.2.2 全基因组的提取 将产气荚膜梭菌在厌气肉肝汤中于37 ℃厌氧培养过夜离心后,将沉淀菌细胞重悬于含2 mg/mL溶菌酶的TE溶液中,混匀后30 ℃水浴10 min。按照OMEGE bacterial DNA Kit说明书进行全基因组的提取。
1.2.3 PCR扩增 50 μL PCR反应体系为:10×Buffer缓冲液5.0 μL,MgCL2(25 mmol/L)4.0 μL,dNTPs(10 mmol/L)1.0 μL,模板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2 μL和Taq DNA聚合酶(25 U)1.0 μL,加灭菌双蒸水补足至50 μL。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2 ℃退火30 s,72 ℃延伸30 s,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取5.0 μL PCR产物于1.0%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1.2.4 PCR产物的回收、连接转化及鉴定 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后,以DN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PCR产物,按说明书操作。将回收纯化的目的产物与pGEX-KG载体双酶切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以含有氨苄西林(Amp)抗性平板进行筛选培养,挑取白色菌落于含Ampr的LB液体培养基上培养过夜,以SDS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及BamH I和Xho I双酶切分析筛选阳性克隆。
1.2.5 阳性质粒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SDS分析 将构建的阳性质粒转入受体菌BL21(DE3)经37 ℃加IPTG诱导后,按文献[4]报道的方法收集菌体变性处理后,进行SDS电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鉴定结果
采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β1毒素基因的PCR扩增,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以产气荚膜梭菌为模板扩增出约1 00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图1)。
2.2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将质粒经PCR鉴定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Xho I进行酶切鉴定,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经双酶切后可获得大小约为5 000和1 000 bp的2条DNA条带,即pGEX-KG载体和目的基因条带,初步表明成功构建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克隆表达质粒。
2.3 β1毒素基因表达产物SDS分析
将BL21(DE3)菌株作为表达的宿主菌,经转化挑取单个菌落培养诱导后,菌体经超声波处理,提取包涵体,上清经80%饱和硫酸铵沉淀后得到浓缩,沉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