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李晶晶1,周波2(1.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四川成都610021;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四川成都610065)摘要:通过对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DanielLibeskind)的背景介绍,结合分析其最出名的作品———犹太人纪念馆,从设计理念到建筑体块组合、建筑空间体验、立面处理等要点,总结得出犹太人纪念馆以其形体的结构隐含了贯穿整个犹太人博物馆的“虚空”。它不仅是个建筑,更像是一种符号,包含有记忆与忘却、言语与沉默等等,并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能够讲述大屠杀历史的博物馆。关键词:柏林犹太人纪念馆;线与线;虚空间;入口;破碎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3)04-291-03犹太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出发点的。他寻找出原先在基地默默生活过的人和犹太人的地址,特别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作家、科学家、作曲家、诗人或艺术家,因为他们是连接不同文化与传统的载体。将这6个人的住址编织出一个非理性的空间关系网络。这个空间网络在柏林市的地图上刚好连接成一个大卫之星(由两个反向覆盖的三角形构成的六角星),是犹太人的象征图形。它的几何形状建立在这些已逝去的人的地址上,看似方向任意,但寓意着一种非决定性。每一条线都烙印着犹太人的痕迹,而且有一条线刚好穿过柏林博物馆所在地的菩提大道(图1)。1建筑师与项目背景丹尼尔·李布斯金(DanielLibeskind)于1946年出生于波兰中部的罗兹,11岁举家搬到以色列,13岁移民去了纽约。生在后大屠杀世界的李布斯金,父母都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家族中有13位亲人在纳粹大屠杀中丧命。关于这个背景,建筑师思考过很多关于创伤和与记忆的事情,特别是关于“虚空”(Void)———当整个社群被彻底消灭、个人自由被彻底剥夺,当延续的生命被残忍地打断,生命的架构因而扭转、改变、无以复加,一种偌大的虚无便随之而生。李布斯金认为:建筑和城市一样,有心也有灵魂。在建筑中,能感受到记忆与意义,体会到被唤起的性灵与文化的渴望。这种人文化的设计理念与密斯和格罗皮乌斯等现代主义大师的那种中性化的建筑面貌相比,显得更适应于21世纪的建筑。柏林犹太人纪念馆项目招标是在1989年,当时的标名是:柏林博物馆扩建及犹太部门,现在已经成为独立的犹太人纪念馆。当时西德政府委员会意识到犹太人在柏林丰富的文化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于是,博物馆决定在扩建的部分增辟犹太馆。图1犹太人纪念馆“大卫之星”(图片来源:《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22.1项目介绍设计理念简介李布斯金把这个项目称作“BetweentheLines”2.2建筑体块组合柏林博物馆及犹太人博物馆从外部看能看到4个单体:巴洛克老楼、新博物馆主体(犹太人纪念馆)、E.T.AHofmann园以及高塔。它们各居一地,形态鲜明独立,让人感受到不同的主题气氛(图2)。柏林博物馆的老楼是一幢巴洛克建筑,位于Linden街,离柏林中心区不远。建筑体量对称且规(线与线之间)。在建筑构思上,他是从寻找柏林与收稿日期:2011-10-09作者简介:李晶晶(1986-),女,甘肃兰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E-mail:cola419@163.com29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9卷图2犹太人纪念馆鸟瞰(图片来源:网络)整,巴洛克时期兴建的建筑石块体现了时间、历史以及衰败的故事。新馆的犹太人纪念馆建筑的实体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体量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的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顺着新馆即犹太人纪念馆曲折的外墙,绕道主体的另外一边,就是E.T.AHofmann园。园内的地面是倾斜的,49根方柱子也是倾斜的,在狭窄的间隙里,对比头顶的一片蓝天,体验到的是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而在E.T.AHofmann园不远处竖立着的是一个光面的混凝土高塔———大屠杀纪念塔。塔的墙面没有开窗,立面一片漆黑,屋里唯一的光线从顶上一道裂缝渗漏进来。图3犹太人纪念馆空间示意(图片来源:《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从入口开始,门厅里新建的一个从地下室直冲屋顶的光面混凝土楼梯塔标志了这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的开始。参观序列从这里走向地下层,在深处踏上了3条埋藏在此的通道:一条通往楼上的展厅为65m长的“延续轴线”;另一条通向那冰冷的大屠杀纪念塔的通道为“毁灭轴线”,也是李布斯金所称的“VoidedVoid”———“彻空”;第三条是通往E.T.AHofmann园的“流亡轴线”。2.4建筑立面处理李布斯金在做前期设计准备工作时,从波恩取2.3建筑空间体验在犹太人纪念馆的内部空间处理上,李布斯金得了两本厚厚的死亡者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着死者的姓名、生日、送往集中营的日期以及可能的死亡地点。建筑师选出所有柏林犹太人的名字与死亡地点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