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教学课件-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pptVIP

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教学课件-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一) 自然驱动因子 景观变化的自然驱动因子包括地貌因子、气候因子、生命的定居、土壤因素以及自然干扰等。 (二) 人为驱动因子 景观变化的人为驱动因子包括人口因素、技术因素、政经体制及政策因素、文化因素等。 (三) 景观变化对生态和环境影响 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景观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地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改变后引起了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配的变化。 对土壤的影响 景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动方面。 对水环境的影响 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水文过程和水循环的影响上,由于城市聚居区的扩大及农业生产的需要等增加的大量用水,另外还包括对水质的影响。 一、干扰及其特征 (一)干扰的定义 (1) Forman 和Godron(1986): 显著地改变系统正常格局的事件 。 (2)Sousa (1984):干扰是一个对个体或个体群产生的不连续的、间断的斩杀、位移或损害 。 (3) Bazzaz :景观基本表现单元的突然变化,并通过种群反映的明显改变而表述出来。 (4)Pickett和White(1985):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干扰的定义 从生态学角度考虑,干扰的定义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二) 干扰的特性 干扰体 干扰类型、作用频率和强度等特性在某一时间过程的总和被称为干扰体。 (1)干扰范围 指干扰体作用的空间范围的分布特点,它常与地理、地形和环境梯度有关系。 (2)频率和周期 指同一空间范围或同一组织水平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其倒数称为干扰周期,即某一干扰两次发生的时间间隔。 (3)干扰强度 干扰发生时,干扰因素所表达出的能力值。由于干扰因素的差异,这一特性的定量分析要视具体干扰类型来确定强度衡量的具体单位。 (4)时间尺度 指干扰发生的具体时刻及其时间跨度,不同时间的干扰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干扰效果。 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从伤害强度、作用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潜在危害、诱发性等都高于自然干扰。 1.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三) 干扰的类型 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包括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等。 2.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外源干扰的动因源于系统外部,它的影响与生态系统自身特点有关,干扰作用的利害也是多方面的。 指由内源因子对系统发生的作用。如森林生态系统中,内源干扰主要包括树木的倾倒、机械摩擦、种间竞争和生物相克作用等。 内源干扰 外源干扰 3.按干扰性质划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适度干扰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往往又有益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破坏性干扰 增益性干扰 多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会导致生态系统正常结构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生态功能的退化,有时侯甚至是毁灭性的,如各种地质、气候灾害、森林的皆伐和长期的过度放牧等掠夺式经营。 二、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1.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人为干扰具有广泛性、多变性、潜在性、协同性、累积和放大性等特征。 2.污染 3.采集 天麻的采集 4.采樵 5.狩猎和捕捞 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干扰往往始于系统的局部,其作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时空异质性。环境异质性可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系统的自然演化规律。 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的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不稳定生物群落常常具有较强的恢复力。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干扰对生物群落中生物间各种生态关系的影响极其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干扰斑块内种群遗传学上表现出差异,但这种差异与干扰发生的概率、种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作用结果的变化程度等存在的关系尚未弄清。 傅伯杰等(2001)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总结了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目 录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将景观定义为: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肖笃宁(1997)将景观概念表述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