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包覆水溶性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pdf

壳聚糖包覆水溶性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pheres of the water-soluble drugs coated by chitosa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Fu Zhiying Supervisor:Prof .Liu F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摘 要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药物运输,控制药物 释放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W/O 型乳液固化法是药物微胶囊化最常用的制备方 法之一,具有方法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但是利用该法制备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微 胶囊存在载药量及包封率较低的明显缺点。 本文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水溶性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壁材,以本实验室自制的 水溶性全新药物1-吡啶-4- (3-胺基)嘧啶哌嗪和水溶性的肠道消炎常用药物5-氨基水杨 酸为芯材,采用 W/O 型乳液固化法分别制备了两种微胶囊药物,通过正交设计实验, 优化得到了这两种载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所得微胶囊药物进行了 SEM 、 TEM、粒径等表征以及对这两种载药微胶囊在体外不同环境下的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所得的两种载药微胶囊的最佳条件均为:芯壁比:1:10,转速:1000rpm,水 油比:1:20,固化剂(戊二醛):2 倍,乳化剂量:2% ,且在制备过程中,要求乳化之 后调节pH 值到9.0 后,再加入戊二醛固化。且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得微胶囊药物的 表面形貌为完整球形且边界清晰。其中壳聚糖/ 1-吡啶-4- (3-胺基)嘧啶哌嗪微胶囊的粒 径为4.54±0.07 μm 、载药量达7.14 ±0.17%、包封率达78.54 ±1.96%;壳聚糖/5-氨基水 杨酸载药微胶囊的粒径为1.12±0.24 μm 、载药量达6.91 ±0.04%、包封率达73.77 ±1.58%。 微胶囊的载药量及包封率都有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临床应用对微胶囊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的要求。 这两种载药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前期释放速度较快,随后放缓,最后 趋于稳定。其中壳聚糖/ 1-吡啶-4- (3-胺基)嘧啶哌嗪微胶囊中1-吡啶-4- (3-胺基)嘧啶 哌嗪在 12 小时后释放量可达48.4% ,在708 小时后最大释放量为 89.7%;而壳聚糖/5- 氨基水杨酸载药微胶囊中5-氨基水杨酸在12 小时后释放量稍低,为35.7%,随后放缓, 即使在708 小时后最大释放量仍只有56.7% 。 关键字:微胶囊;壳聚糖;水溶性药物;壳聚糖/1-吡啶-4-(3-胺基)嘧啶哌嗪微胶囊; 壳聚糖/5-氨基水杨酸微胶囊;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pplication of microcapsule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especially in fields like drug delivery and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icrocapsules have shown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W/O emulsion method, which has advantages like simpleness and low cos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to prepare drug micros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