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蒸汽机在工业中的普遍使用始于纺织业(1785卡特赖特),它首先使纺织业拍脱了因使用水力推动而只能沿河而建的格局,城市里出现了纺织厂并迅速壮大。 蒸汽机也陆续在其他各工业部门使用,用以带动冶金业需要的鼓风机、滚压机、机械制造业需要的气锤,面粉厂、啤酒厂需要的麦芽磨,陶瓷业需用的粹磨等等。 1814年史蒂芬逊研制出了蒸汽机车, 从此蒸汽机铁路时代到来。 蒸汽机为大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宣告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完成 随着工作机和动力机被广泛应用,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但是制造这些机器本身仍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地效率问题就暴露出来。以机器制造机器的要求就显得十分迫切。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机器制造业及其制造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第三阶段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为代表,它奠定了近代机械化大生产的基础,与之相适应的是钢铁冶炼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的起点,它使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确立。 一台机器由几十个甚至几千个零件组成,依据其生产过程的中的工序而言,大致可分为制造毛胚的铸造工艺、锻压工艺,对毛胚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切割、车工、铣工、钻工、刨工等工艺。 到1840年前后,机械制造业用的主要设备如车床,钻床、铣床、刨床以及精确测量用的千分尺、卡尺、卡钳等,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不少工厂还开始以标准化的部件生产,实现了零部件的互换和多种机器的批量生产。 机器制造业的最终完成,使工业的基础变得更加坚实稳固,也标明第一次技术革命已完成。 技术革命在其他工业部门的全面展开 冶金业开始发展成熟。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于生产,特别是钢铁取代木材成为纺织机、蒸汽机制造的主要原料后,对钢铁的需求迅猛增长,促使了冶金技术的发展,冶金业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关键。 焦炭炼铁法是18世纪前期欧洲冶炼技术的重大发明。 1784年英国工程师亨利.考尔特发明搅拌与碾压精炼法,生产出大量的富有弹性的熟铁和具有刚性与韧性的钢。 轧钢技术开始产业化,钢板、钢轨等钢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化工技术随纺织工业、冶金业等产业的发展被带动起来。 煤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用煤制成了焦炭、煤气、煤焦油。 随着棉布产量的增多,对棉布进行漂白、洗涤和染色等加工的需要使稀酸、硫磺和碱等化工原料的需求增大,促进了化工生产技术和产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化肥工厂,农业因化肥的使用而迅速地提高了产量。 交通工具由于蒸汽机的应用而面貌焕然一新。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2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铁路成为工业发展的大动脉。1838年第一艘蒸汽铁船“大西洋”号将欧美之间的航行缩短了15天。蒸汽机轮船将世界各大洲紧密联系起来。 农耕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各种农具如打禾机、播种机、脱粒机等陆续出现,加上化肥的使用大大提高农业产量。 第一次技术革命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19世纪60年代基本结束。它为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前提,也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确立新生产体系和社会制度的产业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基本上是从工作机(水力纺织机)的发明开始,经动力机(蒸汽机)的普遍使用,到机器制造业的形成而告结束。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出现了: 手工劳动方式向机器劳动方式的转化。紧随技术革命,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发生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劳动方式的转换,使劳动方式、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和各阶级状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例如珍妮机的发明与应用对阶级关系的变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引发了工业无产阶级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农业无产阶级的产生。 由纺织机械开始,机械越来越多地在各产业中应用,普遍地改变了各产业的劳动方式。 带动了新的行业和产业的出现。 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工厂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整个生产方式的革命。蒸汽动力技术的使用和完善,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及其资本主义工厂制的过渡。 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与应用,意义主要在于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工厂制。将从纺纱的全部工序集中起来,动力统一、工序相连,并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 1785年阿克莱特把蒸汽机运用到纺织领域,蒸汽动力在纺织系统中的普遍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工厂制度的扩大和普遍化,工厂制从纺织业逐渐向其他行业、其它国家推广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 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的确立,还使资本主义雇佣制度得到巩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在产业转移中形成新的生产体系 从技术上的动力革命开始,蒸汽动力机器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从而造成一连串串环环相扣的产业转移,推动了新兴工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