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宏观经济学 主讲:黄新萍 Email:hxp228228@163.com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产生和发展 “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的词根。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古典经济学: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假定。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深刻分析。 凯恩斯革命: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构架。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大宪章: 1、突破了均衡的充分就业理论,建立了以失业存在为特点的均衡理论; 2、把国民收入决定作为中心问题; 3、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4、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5、建立了对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6、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流派与发展趋势 货币学派:管住货币,让价格去做其它事情。 新古典学派:批评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从长期和短期角度对不同流派的综合。 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 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 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 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理论体系也随之不同。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建立起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以收入和就业为中心建立起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 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理论分析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但总体的经济行为并非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例:节俭是非论(储蓄悖论);降价悖论。 三.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 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基础 短期: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核心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长期: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十世纪的“世纪性杰作”。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一、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另一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活动资料,由于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从而高估经济活动规模。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1)GDP只算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由其最后的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的产品的产品。 用增加价值法计算产品价值 2)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等于单位价格乘产量。 3)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的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