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BBS族的网路人际沟通初探.docVIP

大学生BBS族的网路人际沟通初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BBS族的网路人际沟通初探

我國大學生BBS族的網路人際溝通初探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王燦槐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 師 羅惠筠 一、緒 論 (研究目的 在這個方興未艾的網路時代中,接觸這個科技最頻繁和最易接受的莫過於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他們一方面有這種智能和熱情來擁抱這個新「玩偶」,另一方面有學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援與倡導,使他們免費使用學校所架設的網路。政府在近期所要設立的「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更是推波助瀾的力量,使莘莘學子雙手擁抱這個新的契機。在高興於我們的學子走在科技與時代的尖端時,是否也應開始省思這種科技的震撼,所帶給大學生的意義是什麼?作為一個人,學生應如何與網路互動?它對使用者有哪些價值? 因此,本研究是針對上述省思而做的系列探索之一。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的人際溝通行為和資訊科技互動後的意義與改變。 在與中大的大學生和老師討論上述問題時,發現大學生似乎對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這個系統情有獨鍾。學者也指出,台灣學術網路中的BBS是獨特的現象。如:Internet BBS的連線網站,傳遞量在世界前十名,佔全球總數的4%(劉大川, 1996)。在BBS上,「每天有上萬封討論文章,數百萬文字在成千上萬個server之間傳遞,幾十萬人的心情隨之悸動,這是Internet生態的異象,是獨特的台灣經驗,間接促成TANet蓬勃發展」(黃世昆,1996:5)。因此,本研究從學生使用最多的BBS,來了解大學生在其上的人際溝通型態。 (研究問題 本研究想探討的問題是:大學生中會迷上BBS與不會迷上BBS的人在網路人際溝通的態度和行為上是否有顯著之差異性? (名詞釋義 1.BBS迷:指自認曾迷上BBS的人。反之,則稱為非BBS迷。 2.網路人際溝通型態:指在BBS上,交朋友的深度、真實度、開放程度、表達方式及網路上表現的性格等。 二、文獻探討 根據作者初步的了解,國內外有關大學生使用電腦網路對其生活影響的研究並不多,在少數蒐集到的資料中有日本的青木雨彥(1989)在《八面玲瓏的上班族》中提出「電腦依賴症」一詞,其特徵之一是:一心一意想征服電腦,缺乏與人做人際交流的機會,對於家庭和工作場所中的人際關係感到厭煩。如此長期下去,會對現實生活中該如何與人交往反而無法掌握。 美國心理學家Kimberly S. Young的研究中指出,病態網路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所找的不是資訊,而是社會支持、性的滿足和在其上創造一個新的人格(Fizel,1997)。 另外,在西方的研究中,將透過電腦網路的溝通方式稱為「電腦介入的溝通」(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目前對這種透過電子郵件(E-Mail)溝通的看法有三:非人性的(impersonal)、人際間的(interpersonal)、和超人際的(hyperpersonal)的互動 (Walther, 1996)。 有些研究的結果顯示有「線上友誼」(on-line friendship)或「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ies)的現象(Phlegar, 1995; Fox, 1995)。因此,對CMC的研究角度從非人性的,轉向人際間的。近來的研究者更認為,CMC優於面對面的人際溝通(Walther, 1996),即超人際的(hyperpersonal)。因為它可以除去影響真誠溝通的不利因素,如:社會階層、性別刻板印象、外表之吸引力、權威結構等,使人的思想更能無礙的表達與客觀地討論,人們也因此更願意彼此溝通。從訊息的接受者(the receiver)而言,他傾向過度的依賴僅有的線索,並且美化對方的特質,使溝通的過程愉悅。在訊息的提供者(the sender)更有時間將自己最好的一面表達出來,對第一印象形成的主控力更大。因此,在網路的世界中,社交的本錢不再是財富,而是如何表達與操弄資訊的能力了,這更吸引了知識分子使用此一管道溝通。 網路的使用對大學生的影響為何?我國大學生在大量使用CMC的生活模式中,是否對他們的人際關係也造成了影響呢?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根據一份交通大學的調查報告(交大友聲編輯部,1996),在訪問過的200學生中,沒有人沒上過網路。交大學生平均一天上網以0-2小時最多,次為3-5小時,極端者有達12小時者,但都是大學部的男生。大學部的男生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者有75%,他們可稱為是沈迷於網路的一群。交大是全國大專院校裡第一個在宿舍設立網路的學校。有五分之三的人從宿舍上網路,大學部的學生則近乎100%從宿舍上網。而網路對他們的負面影響,依序是:減少戶外活動,減少睡眠,忘記吃飯,蹺課等。至於好處則依序是:提供生活資訊(如: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