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川西米亚罗、马尔康高山林区生境类型的初步研究* 蒋 有 绪 川西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褶皱地带,是大渡河及岷江流域的上游地区。我们工作地区为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米亚罗及马尔康一带(图1)。195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考察队在此地区进行了森林土壤及林型(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考察研究。1960年在这基础上又进行了本林区的森林生境类型的研究,井与四川林业研究所合作在鹧鸪山(海拔4200米)以东的夹壁沟内设置了森林植物群落的综合性定位研究。 图1 调查研究地区(以黑针线表示)简图 本林区地貌复杂,是青藏高原边缘褶皱带最外缘部分,海拔高差大,褶皱最强烈。气候受着高原地形的决定性影响。高原所造成的大气环流上的特征很明显地反映在本区。全年雨量约700—900毫米(图2)。气候属多寒夏凉的高山气候。 米亚罗(2760米) 各月气温(2),绝对最高气温(1),绝对最低气温(3),降水量 (I),蒸发量(II) (1956一1960) 图 2 植被和土壤的垂直成带明显。海拔2700米以下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带;2700-40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及高山疏林带;40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及积雪带。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为山地褐色森林土;针叶林带内的云杉林土壤是棕色森林土或淋溶泥炭质棕色森林土;冷杉林下为假灰化棕色森林土或泥炭质潜育假灰化棕色森林土*;高山栎林下常为褐色次生碳酸盐土;落叶松林下为高山草甸森林土;高山草甸带常为高山草甸土,再上有高山石质荒漠土。成土母质大都是古生代片岩、板岩的风化物,少数为花岗岩、石灰岩及砂岩。 一、林区的植物区系背景及针叶林的特点 我国西南高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具有辐凑性厦,包含有几个不同区的植物成分,如有岩须属(Casiope),岩梅属(Diapensia),北极果属(Arctous)等极地植物,也有华中、东亚的特有科属。除有寒温带暗针叶林树种外,又有暖温带及亚热带树种,甚至有印度、马来亚的成分,同时又存在中亚干旱植物,如泡泡刺(Nitraria)、霸王鞭(Zygophyllum)等属。 本林区在鹧端山东边岷江水系上游地区由于地理位澄和地形条件的原因,云南的亚热带成分大为减少,而由于与黄河上游地区相接,华北、西北成分增加。在青衣江、金沙江流域都有分布的石柯(Lithocarpus)、锥粟(Castanopsis)、槠(Cyclobalanopsis)等壳斗科树种及樟科、山茶科植物在岷江水系上游杂谷脑河谷都未见出现。由于河谷下部气候干燥,并不形成垂直带中的亚热带部分,仅在较湿涸的河谷中才有常绿阔叶树的侵入,如樟科的山胡椒(Lindera umbellata)等。鹧鸪山以西的马尔康地区(大渡河上游河谷)的情况与杂谷脑河谷地区相似。 川西高山林区的暗针叶林树种很丰富,泠杉属计有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 et Wils.)、黄果冷杉(A.Ernestii Rehd.)、紫果冷杉(A. recurvata Mast.)、长苞冷杉(A. Georgei Orr.)、冷杉(A.Fabri Craib.)等;云杉属计有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紫果云杉(P.purpurea Mast.)、麦吊杉(P.brachytyla Pritz.),青杆(P. Wilsonii Mast.) 等。除了岷江冷杉、紫果冷杉、紫果云杉基本上以川西北岷江流域及甘肃白龙江流域的高山为分布中心外,其他如长苞冷杉是以滇西北及四川木里等地为中心分布的,而几种云杉,如云杉、青杆、麦吊杉等在甘肃、湖北、河北、陕西等地均各有分布。而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铁杉(Tsuga chinensis Pritj.)的分布则更为广泛。从本区树种成分上分析足以证明本区确处于区系上的交汇地位。 从分析本区范围不大的森林植物(包括高山草甸在内)的成分,可以看出它们不仅有我国华北区的植物成分和欧亚广布种(如蹄盖蕨(Othyrium acrostichoides)、醋柳(Hippophae rhamnoides)、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蓝果金银花(Lonicera coerulaea)、野菜豆(Vicia sativa)、羊茅草(Festuca ovina)、肛蹄草(Caltha palustre)、升麻(Cimicifuga foetida)等),并且也越过我国大陆、西伯利亚、日本的暗针叶林区具有共同的种,如有毛茛状鸟头(Aconitum ranunculoides)、水仙状银莲花(Anemone narcisflora)、蒙古绵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兴安老鹳草(Geranium dahuricum)、圆叶鹿蹄草(Pyrola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