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hkrcmp
中醫藥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蘇全1毛靜遠2*
(1.天津中醫藥大學 研究生院;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內科)
【摘要】對於原發性低血壓病的認識由來已久,其危害不可小視,但醫學界很少像高血壓病一樣把它當做一個重要的疾病去研究,關於原發性低血壓病的大型臨床研究報道也很少見。筆者復習了近10年來關於中醫藥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相關文獻,發現中醫藥獨特的治療方法在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症狀方面有着自身優勢,應當進一步的研究、規範、推廣。
【關鍵詞】原發性低血壓病;中醫藥;臨床研究
對於原發性低血壓病的認識由來已久,但醫學界很少像高血壓一樣把它當做一個重要的疾病去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對低血壓病的研究也主要以手術後、餐後、藥物性、直立性低血壓為主,關於原發性低血壓病的大型臨床研究報道甚少。原發性低血壓病包括體質性低血壓病和直立性低血壓病,以體質性低血壓病較常見,但到目前為止原發性低血壓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西醫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病一般只予維生素類、谷維素、鎮靜安神藥物或是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容易「矯枉過正」,出現不良反應,如高血壓、豎毛反應、冷感、心動過緩和尿瀦留等。我們曾經對原發性低血壓病的中醫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做過總結,再次復習了近十年來中醫藥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相關文獻,發現中醫藥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加之中醫藥有較少出現不良反應和併發症的特點,現作綜述如下。
1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危害及流行病學趨勢
低血壓的危害主要表現為:①血壓降低導致腦、心、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②突然暈厥可引起繼發性外傷和其他潛在危險;③誘發原有的缺血性疾病突然發作或加重。雖然有關流行病學研究提示,我國近年來原發性低血壓的發病率較前有下降趨勢[1][2],但已有的數據表明低血壓人群死亡率高於正常人群[3],因低血壓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等危及生命的缺血性疾病在臨床也不少見,因此,低血壓的危害不可小視。
2 中醫學對原發性低血壓的認識
原發性低血壓病也屬於心血管疾病,在中醫學中大致屬於「眩暈」、「心悸」、「失眠」、「虛勞」等範疇。原發性低血壓病患者多因體質虛弱,先天不足,氣、血、陰、陽虧虛,脈道不充,脈氣無力,心脾兩虛,肝腎失養,臨床多表現為頭暈、頭痛、目眩、健忘、心悸、汗出、疲乏倦感、遇勞加重、四肢欠溫、食慾不振、食後腹脹等症狀。氣血虛不及腦髓,故出現頭暈、健忘,甚至暈厥;不榮則痛,故可見頭痛;心主血脈,血脈充盈不足,心失所養,故心中悸動不適;氣虛失固,玄府失司,故陰液外泄,致汗出;氣損及陽,陽不能溫,故見畏寒、四肢欠溫;脾虛失運,故見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其發病病機以臟腑虛損和氣血虧虛為主,治以補益肝腎心脾,調和氣血陰陽[4]。
目前,其臨床證型分類尚無統一標準,謝英彪[5]將原發性低血壓病證型分為氣血兩虛型、中氣不足型、氣陰兩虛型、心腎兩虛型、肝腎陰虛型、痰濕內蘊型,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臨床上常見證型主要是氣血兩虛型、氣陰兩虛型、中氣不足型、氣陽兩虛型,亦有肝氣鬱結型和痰濕內蘊型,但近年來報道較少。《內經》有云:「虛者補之」、「損者益之」,其治療多從虛論治。益氣養血法、益氣養陰法、益氣升陽法、溫陽益氣補血是辨治原發性低血壓病的常用治法。
2.1 益氣養血法
張志偉等[6]用人參養榮湯加減治療原發性低血壓60例。主要藥物組成:黃芪30g,人參15g,當歸10g,白芍30g,地黃30g,茯苓15g,白朮15g,桂心10g,淫羊藿15g,補骨脂15g,五味子15g,遠志10g。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溫服,10劑為1個療程。根據病情酌服1-3個療程,總有效率達93.3%。柏龍[7]用歸脾湯加味治療67例慢性低血壓病患者。主要藥物組成:黃芪15g,黨參15g,白朮15g,當歸20g,茯神18g,酸棗仁12g,龍眼肉12g,遠志12g,木香12g,甘草6g,生薑3片,
大棗4枚。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空腹服,10劑為1個療程。治愈48例(佔70%);好轉16例(佔27%);無效1例(佔1%)。索林曉[8]、陳細明[9]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總有效率分別為96.8%和96%。
馮毅[10]用黃芪精口服液1支,日2次。氣血兩虛型加十全大補丸8粒,日3次。7天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後取得良效。用於治療原發性低血壓氣血兩虛型的中成藥還有驢膠補血沖劑[11][12]、復方冬蟲膠囊[13]等,但近幾年未見臨床報道。
2.2 益氣養陰法
高禎明[14]採用自擬健脾滋腎升壓湯加減治療原發性低血壓病人96例,方藥組成:黃芪60g,太子參15g,熟地30g,山萸肉15g,當歸12g,黃精15g,升麻10g,枳實15g,百合30g,甘草10g。水煎,每劑煎3次分別取汁和勻,分早、中、晚3次溫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前及治療2-4個療程後觀察血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