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上
当代修辞学 2011 年第 1 期 (总 163 期)
*
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上)
———一个现代方法论的考察与古代“哲学对话”的实例分析
张汉良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提 要 本文前半部根据简单的关系逻辑讨论学科史上的两种传递模式,进而探讨修辞学研
究如何介入并影响到比较文学研究 。第一种是法 国比较文学家保罗 ·梵地根 的跨 国传递模式;第二
种是语言学家罗曼 ·雅可布逊的语言传递模式。透过雅氏的语用模式我们可以看 出修辞学无论在涉
及讯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沟通行为上,或者辞格在语码和讯息互动的表义作 用中,对文学研究所可
能提供 的贡献。本文后半部举 出先秦“名实之辩”和上古“哲学对话”两个议题,说 明修辞学研究和 比
较文学研究在古今 中外文本之间的交流现象 ,并详细分析了三篇古代的“哲学对话”。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修辞学 雅可布逊 语言传递模式 名实之辩 哲学对话
一、前言 :比较文学和修辞学的不同关注点
比较文学与修辞学都是后设的知识系统,也都是建立或探讨语文关系的知识系统 。一般
学者为了强调系统性、后设性 ,以及学科性 ,往往需要在“比较文学”后面加上“研究”两个字,
以免 比较文学和作为“文学”的小说 、诗歌 、戏剧等文学创作混淆不清 。修辞学的命运 比较幸
运,从古典后期、中世纪开始 ,它就是一 门学科 了。某位作家的文字运用巧妙 ,辞格多变,可说
他擅长修辞 ;某位演说家惯于强词夺理,可说他擅长作为说服 的修辞术,但没有人会说作家 的
写作或演讲家的演说本身是修辞学研究,因为创作与研究分属两码事儿。为了公平起见,也为
了下面的讨论能够成立,我们行文时偶尔会在修辞学后边加上“研究”两个字。
比较文学研究与修辞学研究都是建立或探讨语文关系的知识系统,这是一种化约性的说
法。比较文学研究所谓的关系(relation)是指语言及文学关系(linguistic / literary relations)。构成
关系的要件有二 :第一是两件个体 ,分属第一元和第二元 ,可称为两个“关系体”(relata);第二
是使这两件个体相互连接 的逻辑,诸如等 同关系、从属关系、因果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可简称
为“联系”(copula),通常 以=、+、 、 等符号来表示 ;联系正是所谓 的“关系的第三元”(ter-
坂 劢
tium relationis)。进一步来讲,构成语文关系的有“比较体”(comparatum),即构成 比较关系的个
体,如来源文本(sourece text)和标 的文本(target text)。这些“比较体”其实也就是文学研究探讨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 出,此次刊 出上部分———编者
- 27 -
的对象。至于替文学比较体建立关系的程序,传统上比较文学家称之为影响(influence)及类比
(analogy)。两个文本便在影响及类比两极所画出的光谱之 间游走。根据关系的亲疏,以及一些
常识性的价值论述和规范论述亦 即“比较的第三元”(tertium comparationis), 可 以划分 出许多
邻近与衔接 的范畴。要充分解释语文跨界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有两个最有效的、后设的知识系
统:一个是符号学,另外一个就是诠释学。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姑且不论。
修辞学研究所关注 的关系显然有它 的专业特定性与特殊性 ,无法与比较文学研究划上等
号。从柏拉 图早期 的对话录,如《郭及亚篇》(Gorgias,又译“《高尔吉亚篇》”),修辞作为论辩术,
到罗马时代 昆体 良转化并发展为辞格论,西方修辞学有它基于语言结构和应用的 内在的倾轧
关系所建构的张力。因此,修辞学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说服术与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巴克曼公司产品在石化行业技术应用201508.pdf VIP
-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品质》高尔斯华绥优秀实用详解.ppt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20章 电与磁.docx VIP
- 《游青城山记》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上)《三峡》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docx VIP
- 2024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ppt
- 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