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竖直群桩冰荷载分析.docVIP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竖直群桩冰荷载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竖直群桩冰荷载分析   摘要:在高纬度海域或高寒地区的江河中,碎冰对海洋平台桩腿和桥墩等直立群桩结构产生很大的冲击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依据碎冰在自然条件下的离散分布特性,采用Voronoi切割算法构造随机分布和具有非规则几何形态的碎冰初始状态,在此基础上采用若干个具有黏结-破碎功能的球形颗粒构造具有一定厚度、尺寸和形状等物理参数的河冰离散单元模型,将竖直群桩简化为刚体结构,从而对碎冰的运移及其对群桩的冲击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可确定碎冰撞击下的群桩冰荷载,并分析冰块尺寸、冰速和冰厚对桩结构所受冰荷载的影响。   关键词:冰荷载;离散元方法;竖直群桩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1-0126-06   Abstract:In the seas and rivers in high-latitude regions,the broken ice floes can generate obvious ice load on offshore platform piles and bridge piers,and even cause damage of the vertical piles.Based on the discre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ce flo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the Voronoi cutt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initial state of randomly-distributed broken ice floes with irregular geometric shapes.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a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drifting process of ice flo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ce floes and vertical piles.The ice floe model with certain thickness,size,shape and other physical parameters was constructed with bonded spheres with consideration to their failure effect.The vertical piles were simplified as rigid structures.A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ce load on the pile group under the impact of ice floes,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ce size,ice velocity and ice thickness on the ice load of pile structures.   Key words: ice load;discrete element method;vertical pile group   对冰的认识和研究最初始于北方内河航道交通的需要。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和东北三省,秋末冬初,气温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减弱,江河出现水冻结成冰的现象,浮冰随流水顺流而下形成秋季流冰[1]。春季由于气候变暖、太阳辐射加强,封冻期形成的大面积的冰盖融化破碎形成尺寸大小不等的冰块,顺流而下,形成春季流冰[2]。流冰在经过水工建筑物时,会造成对水工建筑物有严重作用的流冰荷载。   冰荷载是寒区内河水工建筑物的主要荷载之一。水工建筑物因冰凌的静力动力作用遭到破坏的实例时有发生[3]。20世纪50年代官厅水库中的桥梁墩台被冰力剪断;20世纪60年代渤海湾中海洋平台的烽火台被流冰撞倒。国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拉斯加库克湾两座采油平台在剧烈的冰振下倒塌;日本雅内港的声向崎灯标被冰推倒;20世纪70年代芬兰波兹尼亚湾的钢制灯塔在流冰撞击下倒塌;20世纪90年代美国缅因州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被流冰撞毁[4]。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冰引发的灾害现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5-7]。   目前,国内外对冰荷载的研究包括试验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试验方法主要是在原型结构上进行现场测量和室内实验室试验,如加拿大Beaufort海域Molikpaq平台[8]、加拿大联邦大桥桥墩以及Baltic海Kemi-I灯塔上的冰荷载测量[9-10],国内主要集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