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埤之乡—桃园.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埤之乡—桃园

千埤之鄉—桃園 投稿類別:史地類 千埤之鄉—桃園 作者:復旦高中。高三265 。林琪芳 復旦高中。高三265 。邱薇澐 復旦高中。高三265 。張可渝 指導老師:張淑媚老師 0 千埤之鄉—桃園 壹●前言 埤塘為一種文化景觀 ,是人群、生活方式、技術、社會組織以及自然環境等因 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桃園埤塘的發展與歷史及自然景觀有著密切的關係。2016 年的 桃園地景藝術節特別以「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為三大主軸,移師至新 屋、八德舉辦,將石滬、埤塘、海岸、自然生態等在地特色之景觀,作為此次地景 藝術節的策劃發展核心。身為桃園人,不可不知桃園獨有的埤塘文化,所以我們希 望透過地理實察和文獻探討的方式,來了解桃園埤塘的發展與沒落的原因。 貳●目的 一、為了解桃園埤塘的發展,我們從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兩方面進行討論,並綜合 比較哪些因素是造成桃園埤塘發展與沒落的因素。 (一)從自然因素了解桃園埤塘的發展。 (二)從人文因素了解桃園埤塘的發展。 (三)利用地理實察復旦高中附近埤塘的景觀並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 (四)綜合分析桃園埤塘文化沒落原因。 (五)說明桃園埤塘目前發展。 二、研究流程 確認主題 查詢資料 地理實察 綜合分析、比較 結論 說明目前埤塘發展 探討桃園埤塘沒落原 因 參●正文 一、埤塘的形成 (一)大漢溪的河川襲奪 (圖一)大漢溪襲奪意示圖 (圖二)大漢溪襲奪意示圖 (圖三)大漢溪襲奪意示圖 來源:地理教室無國界 來源:地理教室無國界 來源:地理教室無國界 http://lovegeo.blogspot.tw/ 2015/10/blog-post_611.ht 1 ml 千埤之鄉—桃園 (圖四) 大漢溪襲奪意示圖 來源:地理教室無國界 河川襲奪指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蝕或向源侵蝕的因素 , 「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如圖四顯示,A 為低位 河、B 為高位河(改向河) 、B’為搶水彎、C 為斷頭河。 十幾萬年前桃園為沖積扇地形,古大漢溪經由大斷層崖由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 與礫石,並在下游堆積出廣大的「古石門沖積扇」(圖一)。大約在六萬年前,台北 盆地陷落,古新店溪轉向北 ,同時增加上游的向源侵蝕的作用(圖二、三),並在三 萬年前襲奪古大漢溪,進而造成桃園台地上多斷頭河的分布(圖四)。這些斷頭河流 量小且短,只剩排水的作用,對於灌溉的作用稍嫌不足 。 (二)降雨特性 桃園整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東北季風亦帶來少量降雨,整年沒有明顯的乾 季,但因為夏雨急驟、逕流量大,且夏天蒸發旺盛,在農業灌溉上若降水沒有 獲得妥善保存與利用,則容易造成灌溉用水短缺的情況(埤塘文化 ,2016) 。 (三)土壤與地下水特性 桃園台地地勢高,土讓大部分為貧瘠的紅壤及黃壤,且沖積土的比例不到百分 之五,這種黏重的紅壤,黃壤透水性差,再加上地表逕流下滲率低(方偉達, 2005) ,因此桃園台地地下水利用少且利用上有限制。桃園台地早期為沖積扇地 形,在扇端上有許多的湧泉,桃園的泉水湧出點多在地形階面相接處,其中以桃 園、中壢台地崖邊緣之泉水量較多,在灌溉上就可以利用泉水來灌溉。但其餘的 地方就利用紅壤與黃壤透性差水性差的特性,在台地上開挖埤塘不會有漏水的顧 慮,可利於蓄水灌溉。 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