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DOC

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修改稿) 1. 引言 实验中使用涨落有序的相干光或单色激光束通过双缝干涉仪,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以此说明光线通过双缝仪发生了干涉。作者经研究认为,光通过双缝生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是大量光(粒)子作用下的叠加、统计与综合。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运用惠更斯包络面概念、以及点光源辐射产生球形包络面——球面波,结合图象运算,得到既符合客观现实又简明易懂的数学表达式。 2. 实验现象 2.1 光的双缝、单缝实验现象的对比 如图1所示,图1(a)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仪,在光源与单缝屏之间装有扩束镜,使单色激光束经扩束镜扩束后垂直照射双缝屏,光屏上得到干涉条纹,如图1(b)所示。当从实验仪里取下或没有使用光扩束镜时,实验中出现的干涉现象如图2所示。 a b 图1. 杨氏双缝干涉(图片来源于网络)(a)干涉仪,(b)双缝干涉条纹 图2. 无扩束镜的双缝条纹(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在《单缝衍射的物理机制 b 图3. 单缝衍射(图片来源于网络)(a)单缝衍射条纹,(b)无扩束镜衍射条纹 3. 实践中的线光源和点光源 为了研究光的双缝干涉,不妨先从线光源、点光源入手。 3.1 实践中的线光源 双缝屏,可看著两个单缝屏的特殊排列结构,——中间是一固定的双面刀刃金属遮光长条,——本文作者实验中使用的宽为2.0 mm(2.0×103 um)金属条,缝屏遮光条左、右分别为可活动的单边刀刃金属板或单面刀片,用手轮可调整狭缝宽度。 注明:遮光条亦称挡光板,亦称双缝间的距离;双缝间的距离d=2.0 mm,也可以选d=3.0 mm的双缝屏。2013年7月中旬,张崇安领我去山西大学光电实验室购买双缝屏,当时我测量了双缝屏,“山大”实验室用的就是双缝间距离d=3.0 mm的双缝屏。因应实验需求,还可使用双窄缝片,双窄缝片规格是缝间距为0.18 mm。 为了实验目标,现今先将一条缝调至光线无法通过的关闭状态。继续实践,将另一单缝的缝宽度由宽调小,待缝宽调(小)至0.04 mm左右时,跟图3(a)比较,光屏上的衍射条纹大幅展宽,如图4所示。再继续将这条单缝的宽度调至足够小的时候,单缝已变为一条直线——线光源。最初分布于中央明条纹【图3(a)】两侧的细小明-暗条纹已逐渐被“挤出”光屏,最后光屏上只剩下由原中央明条纹大幅展宽的一片“雾态光”,如图5(b)所示。所以,双缝屏的两条缝都被调为线光源。 图4. 缝宽约0.04 mm时的衍射 a b 图5. 缝宽小于0.025 mm时的光雾 3.2 实践中的点光源 前面探究了足够狭的单缝,即为“线光源”,发出的波阵面为一拨“光粒子幕”,在观察屏上生成雾态光霾或光雾【见附件1】。众所周知,线:是由线元的有序累积,线元再继续缩小即成为一个“点”。能够持续发光的小孔即为一个点光源,如图6(a)所示。当平行(激)光束照射孔屏的小孔时,其内壁和边缘对入射而来的光先吸收、再发射。显然,小孔的内壁和边缘便成为光的次级扰动或发射源,简称次光源。它的每次吸收和再发射,向外发出的都是一脉冲(球面)光波。在作一次观测所需的时间内,便有了大量数目的脉冲波列以规则的时间间隔通过,如图6(b)所示。 图6. 光波阵面及波列形成示意图 (a)W 3 = t 2 时刻源点发出的波阵面,(b)W 2 = t 1 时刻源点发出的波阵面,(c)W 1 = t 0 时刻源点发出的波阵面,(d)W 1 、 W 2 、W 3 = 空间波列 4. 理论解析 4.1 双缝实验明条纹的数学表达式 当从点光源S发出一纯态脉冲球面波,波面被双缝屏切割,S1和S2被作为新的扰动源或次光源,如图7所示。现以有限个、相隔适当波程的、“编号k”的波面Wk 波列为研究对象,它(Wk)比波面W1落后的光程为m个波长λ0,即是 mλ0 ,m = k-1。其中,双缝(或两个等效次波源)S1~S2之间距离为d,λ0为单色波列波长,k为波的序数编号。 a b 图7. 双缝干涉明纹生成示意图 在实验中,当波列中各波面分别被双缝屏切割后,次光源S1 、S2分别产生新的球面波在双缝屏、光屏之间的空间里叠加。在作一次观测所需的时间内,波程需满足(k-1)λ0 a,a为双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为了使讨论趋于简化,选择波面W1 与波面Wk 为研究对象。假设:以波面Wk 到达双缝与S2 作用时刻开始计时或令t=0,那么波面W1 与双缝屏的相互作用,即为零时刻(t=0)之前的Δt时间。显然,波面Wk 被S2扰动生成的次波Wk′在双缝屏跟光屏之间传播,零时刻(t=0)之前的Δt时间内,波面W1 与双缝屏S1扰动的次波W1′已在双缝屏、光屏间传播。 显然,经S1 、S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