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2.湘西金矿研究实例.pdf

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2.湘西金矿研究实例.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80 ·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4 胶西北金矿构造蚀变岩相分带与成矿特征研究 1* 2 3 4 4 吕古贤 李秀章 范 潇 王宗永 邵鹤森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济南 250013 ; 3. 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 010010;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摘要:本研究认为金矿成矿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直接有关,而与岩浆作用是间接关系。因此,将断 裂蚀变岩及其分带作为地质调查和测量的关键内容。同时认为不仅将蚀变较强的硅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作 为蚀变岩带的组成,而且应该把钾长石化蚀变带,甚至是弱钾长石化蚀变带都作为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 产物。实测了 5 条长 220km 的断裂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建立了硅化蚀变带、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 蚀变带、弱钾化蚀变带的蚀变分带规律。以蚀变岩分带岩带为重点填图图例,完成了“莱州-招远整装勘 查区 1/25 万构造岩相图” 的编制。 地质测量结果明显揭示,蚀变岩规模与矿床规模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焦家、夏甸、新城等大型 超大型矿床所发育的断裂蚀变岩带,其规模普遍超过 1km,在夏甸金矿可以达到 1.5km,焦家到金华山 蚀变带可以达到 2.5km,曹家洼、金华山、洼孙家等小型金矿蚀变带规模普遍小于 100m,在招平断裂 带南墅以南、焦家断裂带平里店以南蚀变带不发育的地方目前没有发现工业价值的矿体。 实测资料特别喻示,蚀变岩分带特点与矿化类型密切相关。在断裂蚀变分带中,如果强钾化蚀变 带的宽度大于弱钾化蚀变带,其中发育蚀变岩型金矿,反之,强钾化蚀变带的宽度小于弱钾化蚀变带形 成石英脉型金矿。这一现象为构造流体热液如何影响成矿地球化学过程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胶西北金矿整装勘查区 构造蚀变岩填图 蚀变岩与矿床规模相关性 蚀变分带类型与矿化 类型相关性 1.引言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是我国产金最著名地区,在上世纪 70 年代发现了“焦家式”金矿类型,在国际范 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地下300-500 米无矿段或弱矿段之下发现 了金矿第二富集带(宋明春等,2007 )。深部断裂蚀变岩规模趋于稳定,产状平缓,资源潜力巨大。 前人的研究主要从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区域局限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上,认为金 矿化的标志体仅有十几米到几十米宽。 本研究认为金矿成矿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直接有关,而与岩浆作用是间接关系。因此,将断裂 蚀变岩及其分带作为地质调查和测量的关键内容。同时认为不仅将蚀变较强的硅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作为 蚀变岩带的组成,而且应该把钾长石化蚀变带,甚至是弱钾长石化蚀变带都作为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产 物。实测了 5 条长 220km 的断裂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建立了硅化蚀变带、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 变带、弱钾化蚀变带的蚀变分带规律。以蚀变岩分带岩带为重点填图图例,完成了“莱州-招远整装勘查 区 1/25 万构造岩相图” 的编制。 2.胶西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胶西北区域内主要控矿构造都主要受新华夏系的 NE-NNE 向控制,自西向东分别是三山岛—仓上 断裂、龙口—莱州断裂和招远—平度断裂,它们部分区段发生“拐弯”从而成 NEE 走向,整体上形成“N” 字形构造岩相型式。区内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是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与金矿关系紧密的花岗岩主要有 侏罗纪玲珑花岗岩, 侵入有白垩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伟德山花岗岩及一系列相关的煌斑岩、辉绿玢岩、 闪长玢岩、花岗质脉岩等。 区内金矿类型主要分三类:断裂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石英脉网脉型。 通过开展对 “莱州-招远整装勘查区”1/25 万构造岩相图的修测和 5 条剖面的测量。我们认为蚀变带 可以划分为硅化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围岩蚀变表现了蚀变带由内向外向内 蚀变加强,温度降低,由以钾质交代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硅质交代为主,各蚀变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往往有一定的相互叠加和渐变过渡。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4 ·26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