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沭阳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 近几年,沭阳县小麦白粉病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已成为该县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监测和防治小麦白粉病是沭阳县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工作。对沭阳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今后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症状;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091-02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是一种危害小麦生产的常见病害,其危害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后如不进行科学合理防治往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2]。基于多年的调查研究数据,从白粉病的发病形态、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加以分析总结,对后续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侵染途径
1.1 病原菌性状
麦类白粉菌的有性态为禾布氏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无性态串珠粉状孢,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病菌有明显的寄生专化型,如危害小麦的小麦专化型,危害大麦的大麦专化型,各专化型之间不能互相侵染。
菌丝体表生,通过吸收寄主表皮细胞中的养分不断分化,从而形成分生孢子梗,梗的基部呈现为球状,分生孢子则成串产生在梗的顶部,分生孢子为无色或者淡灰黄色,体态为卵形或椭圆形,为单孢。分生孢子的生长能力强,对周围环境湿度条件要求不高,在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适宜其萌发,但是其在水中是无法进行萌发的。萌发温度范围为0.5~30.0 ℃,以10~20 ℃最适。直射阳光会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在适温和饱和湿度下,病菌才能形成并释放子囊孢子,10 ℃时释放最多,25 ℃以上释放明显减少。对于子囊孢子来说,其萌发条件对温、湿度的要求大体与分生孢子相似,温度在10~20 ℃之间时最利于其入侵寄主,适温下只需1 d即可侵入寄主,在5 ℃以下需2 d以上。
1.2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白粉病的发病周期广泛,遍及小麦各个生长周期,如若在小麦抽穗到成熟期发病,影响尤为严重。受病小麦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可以造成绝收。小麦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阴雨天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小麦播种过早,群体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指标,病株率达15%、病叶率5%时,用药进行防治。
1.3 白粉病?l病症状
小麦一旦感染白粉病,最初受害的部位是叶片,发病严重时,可伤及植株各个部位,包括叶梢、茎干以及麦穗等。发病初期,叶片长有白色的霉点,随后不断扩大为霉斑,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则由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色,直至变为淡褐色,最终叶面上将出现很多黑色的闭囊壳。叶面受害后,霉斑由少到多,直至遍布整个叶面,最后发黄枯萎,通常情况下,叶片正面受害要比背面严重,且下部叶片相比上部叶片更易受害;茎和叶鞘受害后,则容易出现倒伏[3]。
1.4 白粉病的传播与侵入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并可通过高空气流扩散到很远的地方。病菌通常借助下沉气流或者降雨降落到小麦植株上面,进而侵染发病。侵染初期,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将萌发出芽管,随后在芽管顶部不断形成附着胞,在附着胞上长出能够侵入小麦表皮细胞角质层的侵入丝,进而入侵到小麦表皮细胞中,并通过吸取其中养分来实现分化。随着大量分生孢子的产生及蔓延,待其成熟脱落后,便可随着气流流动相四周传播,进而扩大侵染面积。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21~25 ℃时),白粉病的潜育期通常只有3 d时间,再侵染能力强、繁衍速度快。发病初期,白粉病发病中心明显,且在小麦底部呈水平方向扩散,后期则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对于沭阳县小麦来说,4月上中旬是白粉病的初发期,高峰期出现在抽穗灌浆期,直至乳熟期发病结束,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流行状态。
2 发病原因
2.1 小麦品种抗性降低
由于白粉病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变异复杂多样,且变异速度较快,原本具有较强抗性的小麦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种植面积的扩大,其抗性逐步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2.2 栽培条件影响
如果肥水管理不当,会带来肥水过剩问题,不仅造成肥水资源的浪费,还将为白粉病的侵染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尤其对于氮肥过剩的地块,其植株生长过盛,群体过大,组织幼嫩的田块,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展。此外,如果肥水严重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会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
2.3 耕作方式不当
近几年,水稻收获推迟,小麦播期也推迟,为增加穗数,农户增加播种量,从而大大提升了小麦植株密度,严重影响了麦田的透气性,为白粉病的滋生提供条件。此外,通过机械化方式收割,虽然收获效率高,但留茬较高,导致更多的白粉病菌体残留在田间,经过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法律体系课件.pptx VIP
- 光伏系统设计手册.pdf VIP
- 2013年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VIP
- 中压蒸汽管线清洗方案.docx
- 第五单元第1课《树石小品》课件-2025-2026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第3课时《人世间》+《永志不忘》课件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主焦煤项目风险评估报告.docx
- 兔子介绍幼儿园课件.pptx VIP
- 英语教学法-自然法-The-Natural-ApproachPPT课件.pptx VIP
-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次函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