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护理要求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xxxx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占高血压病人的95%左右;而继发性高血压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其血压升高只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占高血压病人的5%左右。本次我要主讲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二、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未服抗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病概率明显高于父母均为正常血压者,但高血压并非遗传性疾病。 2.环境因素 (1)饮食,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呈正相关。摄盐量高的地区患病率明显要高。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低钙、低钾、高蛋白摄入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 (2)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和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患病率也较多。 3.其他因素 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肥胖程度,即体重(kg)/身高(m2)(以20-24为正常范围)。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吸烟、服用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 各种原因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致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止小动脉收缩增强,血压升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由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可作用于肝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有强烈的收缩小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引起外周阻力增加,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早期多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也可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 (2)体征 体检时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左心室肥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 (3)并发症 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可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1、心脏 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后负荷过重,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2、脑部 病人常有头痛、头晕、头胀,系有高血压引起颈外动脉扩张及搏动增强所致。高血压也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 3、肾 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小动脉硬化,并加速了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肾功能减退,出现多尿、夜尿、尿中有蛋白及红细胞,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眼底 可以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脉交叉压迫;Ⅲ级:眼底出血及棉絮状渗出;Ⅳ级:出血或渗出伴神神经乳头水肿。 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可有左心房负荷过重表现,或左心室肥厚、劳损。 2.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可见左心肥大。 3.超声心电图检查 提示左心室和室间隔肥厚,左心房和左心室腔增大。 4.动脉血压监测 用小型携带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h血压动态变化。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分析、血尿素氮、肌酐等检查。 治疗: 治疗目的为控制血压到或接近正常范围;防止和减少心脑血管和肾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一般需长期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