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课教头风雪山神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1课教头风雪山神庙

高二年级 语文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等,众所周知林冲在故事里又叫“林教头”,绰号“豹子头”。这两个称呼是同一个人,他们有什么区别? 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让林冲变得如此“残忍”? 相国寺里辱娇妻——一逼 白虎堂上设奸计——二逼 野猪林中谋性命——三逼 火烧草场断后路——四逼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金圣叹 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狠”是一次完成的吗? 1、黄巢的《菊花》及其鉴赏。 2、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 施 耐安水浒传》 提示: 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故喻之为草蛇灰线法。 比喻在小说写作中到处留下对后文情节发展的暗示、伏笔,所以说“伏脉千里”、“在千里之外”。 2、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 ① 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 细节推动情节发展。 ②  林冲借宿山神庙,掇石靠门。 ③ 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   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中间有座山  神庙。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谨慎的性格。他管草场,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人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而这一细节就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细节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又如写陆谦、富安从李小二店里出来:“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   “低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撞见。行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3、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小说是如何对风雪进行描写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环境描写 小说采用白描笔法,每每在紧要处轻敷几笔,描写环境,点染气氛。小说多处写到雪,其中有四处为重要的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正是因为风雪,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才不会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林冲只好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却因林冲用石头靠住门而推不开门,只能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林冲也因此才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 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   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   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 总之,小说笔墨省俭,粗画浅描,景物却得到传神的表现。小说中的风雪,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所写雪景,紧扣“大”“冷”“紧”三字展开。风雪大,才会有下文草厅被压倒;身上冷,才会有下文沽酒驱寒,因此得遇山神庙。风雪紧,才会有下文无处容身,也暗示人物被逼上绝境。没有大雪这一自然环境的构设,故事的情节不便推进,社会的矛盾不利激化,人物的性格不好塑造。更精彩的是,对风雪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揉合在一起,使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漫天风雪, 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 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 长天茫茫, 壮士心, 英雄泪, 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 1.把握典型的性格及其社会意义。 2.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施耐庵(约1296~1370),名子安,生平事迹不详,多以为元末明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