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堰市沈高大伦镇节水灌溉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内容
示范项目分为两个项目区,其中项目Ⅰ区分为三个片。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的适应性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建设要求,拟在项目Ⅰ区内规划建设苗圃微喷灌工程、葡萄园滴灌工程及蝴蝶兰大棚滴灌工程;项目Ⅱ规划建设衬砌渠道灌溉工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示范项目区建设工程类型、规模、地点与建设内容
项目区 工程类型 规模(亩) 作 物 建设内容 项目Ⅰ 苗圃微喷灌片 95 苗圃 泵站、管网、
微喷灌系统 葡萄园滴灌片 400 葡萄树 泵站、管网、
滴灌系统 蝴蝶兰大棚
滴灌片 7 蝴蝶兰 泵站、管网、
滴箭系统 项目Ⅱ 衬砌渠道灌溉 2950 稻麦两熟 泵站、衬砌渠道 合计 3452
2基本资料
2.1自然状况
姜堰市地处长江下游北侧,泰州市域的东北部。姜堰市辖区共有18个乡镇,全市2003年总人口92.05万人,土地总面积1182km2 ,耕地面积96.1万亩。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加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力度,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以328国道为界,路南属通南高沙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真高4.5m至6.5m,属长江水系;路北属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在真高1.8m至3.0m左右,属淮河水系。年平均降水量1046.3mm,丰水年最大降水量为1671.6mm(1991年),枯水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41.8mm(1978年),年平均气温为14.6℃,由于年降水量、春雨和汛期降水量不均匀,易造成干旱、渍害、涝灾和旱涝交替等自然灾害。通南地区姜堰水位最高4.96m(1954年7月6日),最低水位0.98m(1968年6月24日),正常水位2.0m。(规划最低水位1.5m)
2.2社会经济概况
姜堰市沈高、大伦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涉及沈高、大伦两乡镇。沈高镇地处姜堰市北部,属里下河地区,该镇国内生产总值309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4441万元,工业总产值76510万元,农业总产值17931万元。劳动力19818人,耕地面积54676亩,农业林牧渔业总产值17931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104144万元,经济总收入86802万元,全年总播种面积97552万元。
大伦镇地处姜堰市东南部,属通南高沙土地区。该镇共有16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5043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40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4900万元。粮作物总产量25437吨,经济作物总产量43311吨,人均纯收入3066元。
示范项目区按乡镇分为两部分。
项目区Ⅰ位于沈高镇河横村,总建设面积502亩,种植苗木、葡萄、蝴蝶兰。项目区地势平坦,区内有东西向沈马公路穿过,还有4条南北向的姜溱河的支河分布其中。河横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1户,总人口3005人,总耕地面积3056亩,劳动人员1329人。农业林牧产值190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4071万元(人均45420元),经济总收入2390万元(人均所得4271元),工业产值12162万元(人均39258元)。
项目Ⅱ区位于大伦镇申扬村,总建设面积2950亩,北临伦北河,南临伦南河,西临大伦河,东临东姜黄河,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申扬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70户,总人口3453人,总耕地面积3650亩(其中:水田面积2950亩),现有电灌站12座,2003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
2.3水利现状
姜堰市域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自南至北,南干河、周山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横贯东西;自东至西,姜素河、西姜黄河、龙汊港、中干河、卤汀河、南干河穿插南北。解放后,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在通南地区开挖了14条骨干河道和167条乡级河道;在里下河地区实行联圩并垸,建成208个圩区,圩内耕地总面积36万亩,圩堤长度1055.6km。兴建圩口闸547座;全市拥有排灌总动力6.085万kW;建成固定排灌站2560座;在328国道沿线建有控制建筑物12座,其中节制涵闸8座,套闸3座,提水泵站1座,初步建成了挡、排、灌、降结合的水利体系,建成旱涝保收田74.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6万亩。
项目区地处里下河地区与通南腹部,虽属长江水系,但远离长江,且又无独立引江口门,水位水量得不到保证,平均每三年左右就有一次旱情,农业生产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之农田土质较沙,保水保肥能力差,生产成本大而又难以获得高产。
该区土地平整,田间灌排系统基本健全,但由于建筑物工程不配套,土渠渗水漏水严重,水量损耗大,渠系利用系数不到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