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反渗透.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第三章反渗透

第三章 反渗透技术及应用 一、反渗透基本原理 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推动下,使溶剂渗透通过半透 膜,达到溶剂和溶质分离的过程。 反渗透分离示意图 1 10 MPa 1 10 MPa 在 ~ MMPPaa压力作用下,溶液中的水透过膜,溶 11 1100 “ ” 0.1~ 1 “ ” 0.1~ 1 液中有机物及无机盐全被截留住。 ““膜孔径””为 00..11~~ 11 纳米。 水分子 离子 大分子 颗粒与胶体 二、反渗透机理 1 — 1 — (11)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当水溶液与亲水膜接触时,膜表面的水被吸附、溶 质被排斥,因而在膜表面形成一层纯水层,这层水在 外加压力作用下进入膜表面的毛细孔,并通过毛细孔 而流出。 2 2 ( ) 溶解扩散模型 22 膜是非多孔性的,溶剂与溶质透过膜的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① 渗透物在膜的料液侧表面处吸附和溶解; ② 渗透物在化学位差的推动下,以分子扩散通过; ③ 渗透物在膜的透过侧表面解析。 3 3 (33)氢键理论 能和膜形成氢键的离子或分子与醋酸纤维素的氧原子形 成结合水,在压力作用下,结合水的氢键被断开,水分子 被解离出来并随之转移到下一个活化点形成新的氢键,通 过一连串的氢键形成与断开,水分子离开膜的表面致密层 进入膜的多孔层,多孔层含有大量的毛细管水,水分子畅 通地流到膜的另一侧。 三、影响反渗透膜渗透通量的因素 1. 1. 11.. 浓差极化 在反渗透过程中,大部分溶质被截流,溶质将在膜 表面附近积累,在膜表面形成一层有浓度梯度的浓度 边界层。 溶质在膜表面的浓度高于溶液主体的浓度的现象称 为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对反渗透过程是不利的,但他又是不可避 免的,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产生的机理,以便采取措施。 减小浓差极化的主要途径: ① 提高料液流速。 流速增加,浓度边界 层减薄,传质系数增大,可使浓差极 化减小。但是流速大能耗大。 ② 在料液流道内设置湍流促进器。 在同 样流速下提高传质系数。 。 ③ 提高温度。可使溶质的扩散系数增大 2. 2. 22.. 影响渗透通量的主要因素 ①操作压差 压差是反渗透过程的推动力,压差越大渗透通 量越大,但压差增大浓差极化比增大,膜表面处溶液渗透 压增高,有效压差并不能按比例增大。 一般反渗透操作压差为 2~10MPa ②温度 温度升高,纯水透过常数增大,浓差极化减小, 有效压差增大,渗透通量增大。但温度升高受膜的耐温性 限制。 ③料液流速 流速大,传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