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 的与发展 齐顾波.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管理 的与发展 齐顾波

红豆杉事件 2001年10月24日,南方周末报道,《被剥落的红豆杉在流泪》;2002年11月22日,《新闻周刊》,《红豆杉劫难》: 在1992-2001年将近10年时间里,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被剥了皮,正在慢慢死去。为什么? 1971年几位美国化学家从红豆杉树皮中发现一种紫杉醇的具有抗癌物质,1992年开始用于医疗,效果不错。制造药物的原料紫杉醇由于稀缺,价格曾哄抬到300-400万美元/公斤,目前也有40-60万美元/公斤。红豆杉的身价也随之爆涨,被称为植物黄金。 红豆杉事件 美国和加拿大及时立法保护野生红豆杉,制药商人便转向中国、印度以及阿根廷这些拥有红豆杉资源,能生产紫杉醇的国家收购。最下游的紫杉醇生产商汉德公司收获最丰。据估计,100多公斤紫杉醇就意味着30-60万棵红豆杉被剥。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之一:富人的钱能够购买穷人的资源,能够购买整个地球的环境。 那么,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政府是如何出场的? 红豆杉事件 1995年,云南省就制定了《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珍贵树种,挖取珍贵树种及剔剥其活树皮,红豆杉位列其中。 1999年底,红豆杉又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林业局宣布只对1999年10月以前的库存发给出口许可证。 然而,云南汉德公司的最大原料供应商——丽江汉德玉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此公司的共同股东是汉德公司与丽江县林业局。通过成立这个公司,汉德就把风险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一项业务——收购树皮交给了一个有保护红豆杉之责的政府部门。 那么,社区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红豆杉事件 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发现一处千年红豆杉群。2002年曾有人以每株27万元的高价购买,但被山民拒绝,说这是犯罪。为了防止盗伐,现在每天都有人守护。 在这里,前述那种导致人们砍伐的市场力量并没有起作用,那么是另外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这里介入进来呢?是一种基于社区而存在的文化和价值观。 然而,市场的逻辑并没有完。2003年1月16日《科技日报》:福建省明溪县推广种植红豆杉,在已建成的5090亩红豆杉原料基地中,有2000亩是农户种植的。种三年红豆杉的枝叶根茎即可采摘提纯,“割茬”后又可再生。“种植红豆杉就像种菜,一般成畦密集种植,既可保护生态,又帮农民脱贫。 红豆杉事件 在此案例中,最后还是重新回到了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红豆杉问题的出路,从而缓解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但如果继续问下去: 1. 在均衡的市场供给体系健全起来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是否就将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红豆杉原始森林砍光? 2. 虽然红豆杉终于有条件进入可持续供应的渠道了,但对那些难再生性或再生速度低于消耗速度的自然环境资源的问题将如何解决(草场过牧、森林过度采伐,水资源耗竭..)? 3. 更多的环境资源价值是无法体现到市场中去的,对于它们应如何保护(如:大气)?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环境?环境资源管理的特性是什么? 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何时成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政府、市场、社区三者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国家作为发展的代理人是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 20世纪80年代后,钟摆却摆向了另外一方:分权化趋势明显,且是全球性的、全面性的——私人部门、社区、NGO等参与进来,成为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 2. 国际讨论中自然资源管理途径的变迁 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常见和主流的一种管理实践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中国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扩张 单个保护区的面积不断增大 2. 对自然保护区实践的一些反思 自然保护区对于 社区的影响: 生存空间冲突 土地权属冲突 资源权属冲突 保护理念冲突 3. 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 世界银行(WB)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自然保护机构(The Nature Conservancy) 福特基金会(FF)等 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国际机构纷纷探索实施CBNRM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项目和政策。 3.1 WHY CBNRM? 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治理来于政府治理的既有背景。政府将几乎所有的公共事务收为己有曾被认为是顺利成章的事情,然后后来出现了变化。这一变化是全球性的。 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政府责任自上而下的转移。有人将这种国家权力与资产下移到地方决策者、非政府性机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