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勘察初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勘察初步方案

某矿区 专门水文地质勘察初步方案 某公司 (XX地质质勘察院) 2011年4月 目 录 1.前言 3 2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3 2.1地形地貌及水文 3 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4 2.2.1含水层(体、带)水文地质特征 4 2.2.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 5 3.矿坑涌水量 6 4. 环境地质概况 6 4.1 环境地质条件现况 6 4.2 生产安全条件 7 5水文地质勘察方案及技术要求 7 5.1勘察方法 7 5.2工作布置原则及技术要求 7 5.2.1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8 5.2.2地下测水动态观测 8 5.3.3抽(注、压)水试验 9 5.3.4坑道水文地质调查 9 5.3.5水质分析及取样 9 6、工程费用预算 10 1.前言 为查明地表水体,主要是汀江、尾矿库、岭头水库、小兰坑水库等对悦洋银多金属矿(已经投产矿山)及与该矿相邻的龙江亭铜矿,并为下一步拟与银金多金属矿合并开发)开采的影响,针对对矿床开采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作出评价,为此,悦洋、龙亭二矿区需要开展专门水文地质勘察与研究院工作,并提交专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为矿山保障矿山生产和环境安全提供决策资料。 2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1地形地貌及水文 悦洋矿区银多金属矿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闽浙以火山裂隙水分布为主的水文地质区的西南部,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控制。 区内多为中低山地形,由于地形陡峻、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较浅,汇水面积不大,大气降水多以地表径流流失,致使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区域内石炭系上统船山灰岩的富水程度中等,其它岩组富水程度均弱,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由于地下径流条件较好,水质类型多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表1 主要溪流流量表 河流名称 流量(m3/s) 雨季 旱季 汀江 191.3 65 潭溪 45 25 旧县河 90 35 位于矿区东北侧汀江干流上游的金山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标高为214m,最高水位标高216m。 此外,区内还分布有数条小溪及若干个集雨水塘,溪流流量最大为0.046L/s,水塘均为农田灌溉蓄水用,库容小。 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87.0m,矿山探采主平巷底板最低设计标高为-158.7m。 龙亭矿区本区大多为火山岩系构成的低山丘陵,海拔高程一般在200~400m,相对高差一般为50~100m。地貌多为侵蚀剥蚀地貌,风化剥蚀作用较强,山顶浑圆,山麓地带残坡积物较发育,植被较不发育。 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溪沟在平面上呈根须状发育,主要发育有汀江干流和潭溪。汀江干流发育于矿区东部,蜿蜒曲折由北往南穿过矿区东部;汀江支流潭溪发育于龙江亭矿区西侧,位于龙江亭矿区西侧,大致呈由北往南流向。汀江与潭溪之间自北东往南西依次发育岭头溪、碑下溪、林大坑溪,主干溪沟均呈北西向发育。此外,位于详查区北部发育的汀江次级小支流悦洋溪,于详查区南缘外侧自东往西流向,至矿区西南角折转为自南西往北东,穿越矿区汇入汀江干流。以汀江、潭溪、悦洋溪为界形成了一个包括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的地下水运动系统,为区域较为完整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 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东北部的龙江亭矿区,面积0.39k㎡,北东侧毗邻紫金山矿区,隔江相望。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高程187m,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30m。 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2.1含水层(体、带)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水力性质和岩石富水性,矿区地下含水层可划分为四个含水层(体),分别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火山岩类裂隙含水层、花岗岩裂隙含水层和变质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程度以弱为主。矿区铜矿钻孔各主要含水段情况详见附表14。各含水层特征分述如下: ①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Q) 该层地下水赋存于矿床地表的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中,含水层厚度一般为几米,其富水程度弱且不均一,泉流量一般0.006~0.027L/S,最大0.27 L/S,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侧。 ②火山岩类裂隙含水层 a、凝灰质含砾砂岩、砂砾岩、砂岩裂隙含水层(K1Sh21) 该含水层的岩性以石帽山群凝灰质砂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厚度为23~263m,含水层岩石裂隙不发育,含水层中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质。泉流量一般为0.006~0.18L/S,地下裂隙出水点流量0.01~0.83 L/S。含水层富水程度弱,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南西方向 b、粗安岩裂隙含水亚层(K1Sh12) 该含水层岩性以粗、细斑角闪粗安岩为主,局部为英安岩,出水点流量一般小于0.3L/s,个别出水点流量为0.83~1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