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doc

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

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 王新武1 布欣 (1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T型钢梁柱节点是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形式之一,目前已初步应用在工程实践中。本文对T型钢连接原型模型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为T型钢梁柱连接在钢框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剖分T型钢;循环荷载;滞回特性;非线性分析 1.前言 实际工程中运用的钢框架梁柱连接都处在完全刚性和理想铰接之间,T型钢连接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形式之一,且认为是刚度比较大的连接类型之一[1] [2] [3]。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提高结构的延性,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而且这种连接方式施工方便、快捷,具有明显的经济优越性。近些年来,人们对变形能力强的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本文对T型钢连接原型模型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对试验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深入分析剖分T型钢梁柱节点各部分构件的受力特性。 2.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 主要研究以T型钢连接的半刚性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T型钢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包括初始连接刚度、屈服荷载、破坏模式、极限转角以及极限破坏荷载;T型钢连接的耗能系数(延性指标及能量耗散系数)??;对于这种类型节点,还要研究某些关键参数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2.1 试件描述 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抗弯框架受力分析中,通常假定反弯点位于梁的跨中和柱的跨中,因此本文采用一个简化的梁柱连接[4] [5],同时为了简化分析,没有模拟柱子所承受的轴力,其目的是研究连接本身的性能。因此,试验中采用了简化的悬臂式梁柱连接试件,节点连接通过 T型钢用高强螺栓将梁的上下翼缘及柱的翼缘连接起来,具体连接形式见图1。根据 T型钢规格的不同,试验中共制作两个T型钢连接试件,试件尺寸如表1所示。在两个梁柱节点试件中,梁、柱以及T型钢均采用Q235热轧H型钢,所有螺栓均采用10.9级M20高强螺栓,预拉力为155kN。焊缝采用E4311焊条焊接。两个试件的梁、柱均取自同一炉批的H型钢。梁翼缘宽厚比 b/t = 8.33,腹板高厚比= 34.5,符合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 2003)要求。 表1 T型钢连接试件的尺寸 编号 梁的尺寸(mm) 柱的尺寸(mm) T型钢规格(mm) 试件1 试件2 被连接构件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对摩擦面进行除锈打磨,同时保证无毛刺,装配前用钢丝刷祛除表面浮锈。经过同期制作的抗滑移系数试件的检测,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为0.40。高强度螺栓的施工采用扭矩法紧固,10.9级M20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为445N·m。紧固前先对扭矩扳手进行校正,初拧扭矩值为终拧的50%,初拧完毕1小时后复拧。柱节点域横向加劲肋厚度与梁翼缘厚度一致,即t=12mm,位置处在梁翼缘相应位置上。梁加劲肋厚度与梁翼缘厚度一致,也为12mm。 图1 T型钢梁柱连接示意图 图2 试验示意图 2.2测量仪器与试验加载装置 采用DH3815应变记录仪来记录加载过程中各应变片的应变数值,柱的轴向位移和柱端翘起位移采用百分表人工读数,节点域变形情况通过三块机电百分表量测,每个循环记录四次,原位一次,正向加载结束记录一次,卸载后加载一次,反向加载结束记录一次,根据应变情况判断梁和连接的屈服状况。在每次试件试验结束后,对所有的传感器、百分表及机电百分表重新标定。 在试验装置中,液压千斤顶通过50mm直径的轴与连在反力墙上的U型卡具连在一起,可以微转。用四根32mm直径的螺杆和两个夹板制成的夹具与梁端连在一起,另外一端与千斤顶连在一起,把柱水平放置在两个可动滚轴上,通过压梁将柱固定,柱的两端则用钢筋混凝土梁、钢板和螺旋千斤顶与两侧的反力架顶紧。梁端的水平荷载由500KN推拉千斤顶施加荷载,试验示意图见图2。 2.3加载方式、测量内容及方法 按下列加载顺序进行,从而形成滞回环:正向加载(推)——卸载——反向加载(拉)——卸载。 试验根据《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 101 - 96),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案对梁柱连接施加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通过悬臂梁端的推拉千斤顶施加循环荷载。反复水平荷载采用分级施加,初始加载为结构极限荷载的20 %左右,每级增加荷载约为总荷载的20 %,当大致接近屈服荷载后,每级荷载的增加减少到总荷载的10 %左右。在结构达到屈服位移之前,采用以上控制力的方法逐级加荷载,每级循环2周,直至结构屈服。屈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