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杀及其干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自杀及其干预

论自杀及其干预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学 院 2013年5月11日 论自杀及其干预 摘要:自杀及其预防是目前我们必须关注的大问题。自杀对家庭的破坏,对家庭成员心灵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危害可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避免悲剧的发生,每一社会成员都有一份责任,增加一些相关知识,练就一双识别自杀倾向的“慧眼”,方可避免悲剧的发生。在自杀人群中,很多人并不想死,自杀只是一气之下的冲动行为,一定会有许多蛛丝马迹,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就可以预防自杀。 关键词: 危机 自杀 干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当今人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当然,危机中尤为重要的就要属自杀了,即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据调查,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22.2人/10万。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2,000,000人自杀未遂。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价值的,是唯一的选择。涂尔干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2、自我性自杀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机会较低。 3、失调性自杀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亲人死亡、失恋等,令人彷徨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 4、宿命性自杀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二、自杀的过程 1、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2、矛盾冲突阶段 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自杀死亡原因中的重要性相当,但在自杀未遂原因中社会因素相对更为重要。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家庭矛盾是与自杀相关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与预防中国的自杀有着重要意义。 1、抑郁严重程度比存在一种精神科诊断(被从logistic回归模型中剔除)更为重要,这提示其它诊断的抑郁成份(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等)更直接与自杀有关。如果其它研究也可以证实这一点,针对各种类型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工作应着重于治疗这些疾病的抑郁症状。 2研究发现1/3的自杀死亡者和2/3的自杀未遂者没有精神疾病,这一结果对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假设——几乎所有的有自杀行为的人有精神障碍——提出挑战,并强调预防自杀计划需要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剧烈的人际矛盾的发生。 3最后的模型中包含急性应激强度和慢性心理压力,这一点证实了在自杀行为发生的理论模型中近期和远期因素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从而说明需要针对两种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 4研究没有发现特殊导致自杀的生活事件,因此预防自杀工作应着重于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的累加效应,而不是仅仅致力于处理某个具体的生活事件。 5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增加自杀的危险性,而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造成的独特结果,因此针对自杀的研究工作应少着重于寻找独立的危险因素,多着重于确定各个危险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着重于单一因素(如精神疾病)的社区预防工作不可能从根本上降低自杀率;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预防工作应着重于高危人群——那些同时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的个体。 6在农村地区控制农药的方便易得和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水平可以显著降低中国的自杀率。 1、几种错误认识 (1)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 (2)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3)情绪好转后,自杀企图就没有了; (4)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5)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不要谈论自杀; (6)青少年自杀多为学习问题。 (1)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一般三阶段:自杀意念形成阶段内心生死矛盾冲突阶段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2)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谈论自杀也是自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80%的人自杀前向他人发过这类信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