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边外交2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展多边外交2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3

外交政策的调整 联合国活动大事记 海啸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调整内容 ⑷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⑵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1、调整依据 ⑴国际形势的发展 ⑵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⑸???????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⑴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环境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1984.5.12接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 二、外交成就 (一)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在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首次会晤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开展多边外交 2、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参加维和行动 4、实行裁军 5、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中欧领导人会晤 2003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1998年4月,朱镕基总理与领导人会晤,双方确定中欧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千年首脑会议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0年6月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6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88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4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1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0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78年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中国维和部队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近20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灾难发生当天,我国政府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5天后,我国政府再次决定给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反恐军事演习 2003年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反恐军事演习 反恐军事演习 反恐军事演习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2)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创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10月 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二、外交成就 举办: 建立: 意义: 2、事例: 意义: 1、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 (二)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图1:新中国初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近20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灾难发生当天,我国政府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5天后,我国政府再次决定给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