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史氏蟾蜍的的骨骼系统研究
史氏蟾蜍的骨骼系统研究(
刘颖1,陆宇燕1,李丕鹏1,徐齐艳2(1.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保护与繁育研究中心,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34;2.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沈阳 110042)
关键:骨骼系统;形态史氏蟾蜍;中华大蟾蜍
两栖类的骨骼形态及其结构特征在其分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亚目、科等高级单元的分类中是重要的依据[1],而且在组建新的分类单元时,对某些种群分类地位的确认上骨骼特征也是不可缺少的佐证[2]是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重要形态学指标[3-6]。
关于无尾两栖类的骨骼形态特征,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4-12]。中国国内关于骨骼系统的研究包括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sis[13]、中华大蟾蜍Bofu gargarizans[14]、粗皮蛙Rana rugosa[2]、泽蛙Rana limnocharis[15]、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16]、三种姬蛙(Microhyla ornata、M. butleri和M. heyrnonsi )[17]以及中国10种林蛙和2种趾沟蛙[18]等有报道。
蟾蜍是中国一类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现知3属18种,其中蟾蜍属分为4个种组,共15种[19]。史氏蟾蜍Bufo stejnegeri隶属于蟾蜍属史氏蟾蜍种组,间断性的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某些区域,属于濒危物种。对其生活史等了解甚少[19- 20]。
为了探讨环渤海区域两栖动物的演化及渤海形成对物种分化的影响,本实验室对史氏蟾蜍等的蝌蚪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21]。本文对史氏蟾蜍骨骼系统的形态结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旨在丰富有关史氏蟾蜍的生物学资料,并为研究中国及环渤海区域蟾蜍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史氏蟾蜍8只(雌性:SYN雄性:SYNSYNSYNSYNSYNSYNSYN,采于辽宁省庄河县。
1.2 方法
透明骨骼制作参考杨安峰[22]、陈彬和王跃招[23]介绍的方法。在整体照相后,剥离相关骨块,描述、利用Links数显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用Leica体视显微镜照相。
2. 结果
无尾两栖类的骨骼系统(见图1)由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构成,中轴骨可区分为头骨及脊柱骨,而附肢骨也可区分为带骨(包括肩带骨及腰带骨)和肢骨(包括上肢骨及下肢骨)。
2.1 头骨
头骨又可分为颅骨(craniaum)和咽骨skeleton viscerale)。颅骨位于咽骨的背方,由鼻骨、蝶筛骨、额顶骨、前耳骨、外枕骨、副蝶骨、犁骨等构成,其内的颅腔对位于其中的脑起到保护作用;咽骨包括上、下颌弓,舌器和喉头软骨四部分。上颌弓包括:前颌骨、上颌骨、方轭骨、鳞骨、翼骨、方软骨、腭骨;下颌弓包括米柯尔氏软骨、隅骨、齿骨、颐骨。现将个骨块特征分述如下:
2.1.1 鼻骨os nasale)
一对,左右对称的不规则梯形硬骨片,鼻骨前缘略呈“S”形。位于额顶骨和蝶筛骨的前方,构成鼻腔的背壁,与腭骨共同构成眼眶的前缘却不与腭骨相触。二鼻骨彼此分开,与周围各骨块均借结缔组织和软骨相附着。近体中线处平直,末端钝细。两鼻骨内端并不相接,鼻骨间距为0.31 mm。
2.1.2 蝶筛骨os sphenethmoidale)
位于颅骨前端,与额顶骨前端相重叠,位于鼻骨的腹面。为一方形的管状骨,但前后结构不同,前端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大圆孔,后端与副蝶骨及额顶骨相连,背面后缘有一缺刻呈圆弧形,中间略向后方突起。为颅腔一部分,其构成眼眶的内侧壁和前壁。
2.1.3 额顶骨os frontoparietale)
一对并列的长骨片,位于外枕骨的前方、头骨背中线的两侧,构成颅腔背壁。背面观前、后两端基本等宽,在前耳骨处为此骨的最宽处,其外缘微向外凸。前端较为平齐,遮盖在蝶筛骨的后端背部,后端呈内长外短的斜边,外侧部还略向左右扩展,并向下弯,自前耳骨内缘逐渐变窄至外枕骨前缘,内侧通过颅内软骨与前耳骨、外枕骨相连。矢状缝明显。
2.1.4 前耳骨os prootic)
一对位于外枕骨侧前方的不规则硬骨,左右对称并紧接外枕骨、额顶骨,与鳞骨内支相接,成为眼眶框架之后壁。其下前方壁上有椭圆形孔,前耳骨外侧弯曲处有骨骺。
2.1.5 外枕骨os exoccipitales)
是一对与前耳骨相接的骨块,结构复杂,位于颅骨后方中央,前缘与额顶骨紧接,左右骨块环接成枕骨大孔,在枕骨大孔的外下方有两个枕髁,左右各一,以便与颈椎相关节。
2.1.6 副蝶骨os parasphenoidale;parasphenoid位于额顶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