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8-经皮椎体成形似术治疗枢椎转移瘤一例报告 三院 蒋国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枢椎转移瘤一例报告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t the axis with metastatic tumor
Jiang Guoqiang, Hu Yongcheng, Lu bin
蒋国强 胡永成 卢斌 陆继业 罗科锋 岳兵
作者单位:315020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蒋国强、卢斌、陆继业、罗科锋、岳兵);天津医院骨肿瘤科(胡永成)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目前广泛应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转移性肿瘤椎体破坏的椎体强化。最初由Galibert[1]等于1984年应用于第二颈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但颈椎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相对较多,且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少见,因此关于PVP应用于颈椎的文献报道远少于胸腰椎[2,3]。而寰枢椎位置较高,前方为下颌骨,两侧为腮腺及颈动脉鞘结构,经皮穿刺难度更大,如发生并发症后果更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于2010年10月对1例乳腺癌枢椎椎体转移患者成功实施了PVP手术,并对其进行了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疗效显著。通过该例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缓解疼痛及重建稳定性的微创技术,PVP可用于枢椎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女,54岁。6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接受化疗6次。1年前ECT发现,颈椎、胸椎、腰椎、骶椎、肋骨、髂骨多发性骨转移,并再次行化疗,效果欠佳。2月前复查颈椎MRI示:颈2、颈3、颈6椎体变扁,枢椎、颈3、颈4、颈6、颈7椎体信号不均,考虑骨转移伴病理性骨折。之后患者颈部疼痛逐渐加重,表现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颈部活动障碍,强迫仰卧体位,无法下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8.3分,无明显上肢疼痛麻木、四肢瘫痪等神经症状。
入院后体格检查未发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体征。复查颈椎CT见枢椎椎体广泛溶骨性破坏(图1)。MRI可见枢椎椎体破坏,椎体及前缘广泛软组织影和水肿(图2)。据肿瘤WBB (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肿瘤累及枢椎3~10扇区,侵及A~D层。经肿瘤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并征得患者同意,采用PVP治疗。
图1 术前CT示枢椎溶骨性破坏
Fig.1 preoperative CT scans show osteolysis at axis
图2:MRI示枢椎椎体信号改变,椎体及前缘广泛软组织影和水肿
Fig.2 MRI show the signal changed at the body of axis, and there were soft tissue image and edema in the body as well as in its front.
患者仰卧位,头向左侧旋转约45°,颈后垫高保持正常颈椎曲度。在透视及体表标志指导下标记穿刺点位置:右侧,平舌骨,颈动脉鞘内侧。局麻由浅至深,分层阻滞。持13G COOK针(COOK,美国)自动脉鞘内侧与气管食道鞘外侧穿入,至椎体侧方。术中转头位颈部正位片及侧位透视显示枢椎椎体轮廓清晰。调整针尖到达枢椎椎体右侧前下方, 小心进入椎体1.5cm处。患者无咽部异常感,吞咽自如。此时针体与水平面呈60°、矢状面成30°。调好骨水泥,透视下注射约0.5ml后拔针。穿刺口未见活动性出血,无颈部肿胀。敷贴保护切口,佩戴颈托。检查四肢活动、发音良好,佩戴颈托固定。
因担心骨水泥渗漏,首次手术时仅注入0.5ml骨水泥,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颈部可稍微活动,仍伴有疼痛。故半月后,同法取左前方入路再次注入骨水泥1.3ml。两次PVP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2.1分,颈部可自由活动,术后第2天可下床行走(图3)。术后4个月复查,患者症状未出现反复,颈部疼痛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CT见骨水泥椎体内分布可,未见明显渗漏(图4)。
图3a,b术中透视转头位片和侧位片示,穿刺针到达枢椎椎体左侧前下方
Fig.3a,b Lateral and turn around images show that the puncture needle reached the left anterior lower side of the axis.
图4a,b 术后CT横断面扫描和冠状位重建示,骨水泥弥散可,无明显渗漏
Fig.4a,b: the diffusion of cement was well and no obvious leakage at the cross section and coronal re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