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接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打印]???[关闭]
?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
(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
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
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
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
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
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
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
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
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拆分词条
目录基本资料
特征描述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基本资料??
[中文名] 米象
[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 目 ] 鞘翅目
[ 科 ] 象虫科
[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卵长椭圆形,长约0.65—0.7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头壳短卵形,头顶区较宽;内隆脊直,且两端等粗,近乎线状;唇基侧突较小,前端略尖;口上片侧隆线长,几乎伸达额区3、5刚毛间;上唇基近基部至近端处骨化程度深,呈折扇形;上唇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
体长2.3~4.5mm。本属有3种是世界各地共通的种类,其中玉米象(S. zeamais)和米象体色为褐色或黑褐色;翅鞘前後共有4块不明显的橙色斑,区分鉴定困难。谷象(S. granarius)体色则为单纯褐色或黑褐色。这3种微小的象鼻虫是贮粮谷物的大害虫,也就是俗称的「米虫」。有些地方也称为“铁鼓牛”。
??
编辑本段发生规律
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东北年生1—2代,山东约2代,浙江、陕西3—4代,广东7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在仓内越冬的成虫就地继续产卵繁殖,仓外越冬的成虫一部分迁入仓内,另一部分飞至大田,把卵产在麦穗上,成虫产卵时,用口吻啮食麦粒,形成卵窝,把卵产在其中,后分泌粘液封口,卵期7—16天,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幼虫期约30天,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天,8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喜光,趋温、趋湿,繁殖力强,雌虫可产卵约500粒,10月上旬气温低于l 5,成虫开始越冬。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有清洁仓库、用磷化铝等药剂熏蒸。(1)清洁仓库,改善贮存条件,堵塞各种缝隙,改善贮粮条件,可减少为害。(2)改进贮藏技术,如在粮堆表面覆盖一层6—10cm厚的草木灰,用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如已发生虫害,要先把表层粮取出去虫,使其与无虫粮分开,防止向深层扩展。必要时在入仓前暴晒也可达到防虫目的。(3)用药剂触杀和重蒸,每40kg粮食用粮虫净4—5g,防效可达85%,此外,用磷化铝38/m3,熏空仓,如系实仓10g/m3,闭熏4天后防效95%。(4)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