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南明水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分析-大学化学.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南明水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分析-大学化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南明水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分析-大学化学

  地 质 科 学   2012年 10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7(4):941—95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南明水组 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分析 1,2,3 1 1 1 1,3 陶辉飞  王清晨  孙 枢  阳孝法  姜 琳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 要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育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沉积岩是对晚古生代北疆地区洋壳俯冲 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本次研究在南明水组地层 中发现丰富的遗迹化石:Scalarituba, Planolites,Cosmorhaphe,Spirophycus和Helminthoida。岩性组合特征和遗迹化石所代表的遗迹 相,反映了南明水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海、深海—半深海,从下往上为一个 由浅变深再变浅的不对称的完整层序。南明水组的岩性、层序演化以及砂、泥岩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该套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为弧后盆地。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的洋壳俯冲消减 作用是研究区弧后盆地发育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下石炭统 准噶尔盆地 遗迹化石 弧后盆地 沉积岩 中图分类号:P542,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2)04-941-14 1 引 言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分布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至克拉麦里山将军庙一带。北疆地区 古亚洲洋自早古生代晚寒武世发生洋内俯冲以来,这一俯冲增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晚古 生代二叠世洋盆的关闭(肖文交等,2006;Xiaoetal.,2008),在这一洋壳俯冲消减、增生 造山过程中,准东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岛弧及其相关的沉积盆地。构造背景的类型对 盆地内沉积岩的成分、地球化学元素和岩性组合等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通过沉积 岩的研究能够反演得到沉积盆地构造背景的信息(BhatiaandCrook,1986;Roserand Korsch,1986;McLennanandTaylor,1991)。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富蕴县城西南沙尔布拉克一带发育了早石炭世南明水组,但目前 对这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杨海英等(2005)提到南 明水组第二亚组为浊积扇沉积。庞绪勇等(2009)认为这套地层为被动陆缘滨岸沉积,沉 积物的形成是对陆壳拉伸、陆缘形成的沉积响应。而李锦轶等(2006)认为富蕴一带泥盆 纪和石炭纪为沟—弧—盆构造背景,从南往北依次为石炭系(包括了南明水组)前渊沉 积、中泥盆统弧前增生杂岩(北塔山组和蕴都喀拉组)、额尔齐斯岛弧和库尔提弧后盆地, 代表准噶尔地块北缘向北部阿勒泰地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本研究通过详细的地层   国家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8001)资助。  陶辉飞,男,1983年4月生,博士研究生,沉积学专业。Email:tophic3@yeah.net 2012-06-08收稿,2012-08-13改回。 942 地 质 科 学 2012年 描述、样品分析等工作,尝试重新研究这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讨论晚古生代早 石炭世洋壳俯冲过程中,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沉积与大地构造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2 地质背景 21 构造特征   南明水组地层分布于一个被泥盆纪地层和断层所限的楔形范围内,位于额尔齐斯断 裂带的南侧,紧邻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往西为被中新生代地层所覆盖的福海盆地;往南 发育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楔杂岩,由北往南依次为:都拉特复合岛弧—阿尔曼太蛇 绿岩—野马泉复合岛弧—克拉麦里蛇绿岩—将军庙增生杂岩(肖文交等,2006)。研究 区内发育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延伸的紧闭型褶皱,其轴向为310°~335°。区内断裂非常 发育,按其走向主要有北西向、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3组。由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