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6赠序 赠黎安二生序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6赠序 赠黎安二生序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06赠序 赠黎安二生序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赠黎安二生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以顾余         顾:探望 B.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称:称呼 C.且重得罪 重:加重 D.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示:给……看 【解析】 称:称赞。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之知生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C.既得之于心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而其材力之放纵 悚然而听之 【解析】 A项,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件事。B项,其:副词,表希望语气/代词,指代郑国。C项,于:均为介词,从。D项,而:连词,表顺承/表修饰。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B.而其才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C.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D.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解析】 A项,“同年”在句中是指“科举制度中同科考中的人”,今义是“同一年,同岁”;B项,“放纵”在句中是“奔放”的意思,是个褒义词,现代汉语中是“纵容,不守规矩,没有约束,没有礼貌”的意思,多用作贬义;C项,“以为”在句中是“认为”的意思,和今义相同;D项,“于是”在句中复合虚词,意思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中常作连词用。 【答案】 C 4.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1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2段叙述黎生在即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 B.第4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来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 【解析】 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是一唱三叹、抑扬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泻无余。并且此文远不及苏轼、韩愈的古文那样痛快淋漓、气势不凡,只有一种含蓄优雅的风韵,与欧阳修的文章很有相似之处。 【答案】 D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