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6 游记 后赤壁赋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6 游记 后赤壁赋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6 游记 后赤壁赋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业分层测评(六) 游记 后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而乐之 顾:看 C.履巉岩 履:踏,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解析】 D项,危:高。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归而谋诸妇/予乃摄衣而上 B.状似松江之鲈/攀栖鹘之危巢 C.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D.复游于赤壁之下/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解析】 A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乎:介词,……的样子/介词,在。D项,于:介词,到/介词,在。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 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    B.行歌相答 C.履巉岩 D.襟三江而带五湖 【解析】 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A、B、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是(  ) 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曾日月之几何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解析】 C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示例:盖二客不能从焉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B.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C.复游于赤壁之下 D.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解析】 B项与例句均是省略句。A项是一般句式,C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答案】 B 6.《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赤壁赋》侧重写水,在水月风光中表现景物的安谧幽静。 B.《后赤壁赋》侧重写山,通过写登山情景,渲染出令人惊怖的气氛。 C.《赤壁赋》通过写箫声而引出主客问答,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D.《后赤壁赋》写鹤写道士,虚无缥缈,反映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解析】 前赋侧重写水,景物安谧幽静。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作者带来了舒畅的心情,悲怆的洞箫声和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失、月的盈亏中领悟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项,“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显然不符合原文主旨。 【答案】 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解析】 “嗟夫”为发语词,后需断开,排除B、D项。“得”“能”为能愿动词,后若有动词,它们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 【答案】 A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