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仁老汉诗与中国文人之关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仁老汉诗与中国文人之关联   [摘要]   李仁老是朝鲜高丽朝中期的重要诗人,其汉诗数量高达1500余首,遗憾的是大部分都已失传,只留有《破闲集》、《补闲集》和《东文选》中的部分诗作。通过研究现存的110多首汉诗发现,李仁老不仅积极学习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中国文学家,从题材、人物、辞藻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文学,表达了自身的志趣和思想感情,同时,也有身处武臣执政下文人“欲归不甘、欲仕不能”的矛盾心境,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主?w性。   [关键词]   李仁老;汉诗;苏轼;陶渊明;矛盾心理   [中图分类号]I3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7      [收稿日期]2016-07-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文选》诗歌与中国文学的关联研究”,项目编号:14BWW017。   [作者简介]   1.姜夏,女,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韩比较文学;2.尹允镇,男,朝鲜族,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韩国文学及中韩比较文学。(长春130012)   李仁老与林椿、吴世才、赵通等人醉情于山水自然,效仿中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号称“海左七贤”   “海左七贤”指的是由李仁老、林椿、吴世才、李湛之、皇甫沆、赵通、咸淳七人组成的朝鲜高丽时期的重要文学团体。   。在武人执政的惨淡岁月里,李仁老用诗文抒发自己崇高的理想。虽然他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现实基础、虚无飘渺的乌托邦,但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常常被人称颂。在李仁老的汉诗中可以发现很多中国文化因子,与中国典故、文人、地名、题材等相关联的部分随处可见,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李仁老的汉诗中出现了很多中国文人,如苏轼、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韩愈等等,出现次数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轼、陶渊明、李白和杜甫   。我们认为,细致地考察李仁老诗歌中的中国文人,解读其诗作与中国文人之关联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李仁老的艺术世界、深入探讨李仁老文学思想的一条捷径。相信这也对我们考察高丽时期中韩古典文学交流会有一定的帮助。   李仁老一生中,著有《银台集》20卷、《后集》4卷、《双明斋集》3卷、《破闲集》3卷,作有诗歌1500余首[1](6),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已失传,只留有收录在《破闲集》、《补闲集》和《东文选》中的汉诗118首   据笔者所查,《东文选》中收录李仁老汉诗作品80首,《破闲集》17首,《补闲集》21首。。其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中国文人墨客很多,如苏轼、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韩愈等等,本文由于篇幅受限,将仅就其汉诗中出现次数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苏轼、陶渊明、李白依次加以论述   据笔者统计,李仁老诗中仿效苏轼的作品最多,其次为陶渊明、李白和杜甫,本文按顺序依次分析。。   一、与苏轼之关联   (一)李仁老对苏轼诗作的活用   在李仁老的118首汉诗中,提及次数最多的中国文人是苏轼。李仁老或化用、引用苏轼诗、赋、文中的名句、人或事物;或直呼东坡其名加以评论;或以苏轼自比或者借苏喻人,灵活地借用苏轼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李仁老的诗作中,直接出现苏轼名号的就有5首,模仿、借用苏诗典故、辞藻的诗作更是不在少数。   如《东文选》第4卷所载李仁老的五言古诗《早起梳头效东坡》:   灯残缀玉葩,还阔涵金鸦。   默坐久闭息,丹田手自摩。   衰鬓千丝乱,旧梳新月斜。   逐手落霏霏,轻风扫雪华。   如今炼益精,百炼未为多。   岂唯身得快,亦使寿无涯。   老鸡裕粪土,倦马马展风沙。   此亦能自养,闻之自东坡。[2](591)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和最后一句“闻之自东坡”不难看出,该诗是李仁老模仿苏诗而做。苏轼的思想独特,对儒、佛、道三家思想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且注意养生,诗作中经常出现与道家养生相关的内容。联系苏轼的《旦起理发》[3](357)和《次韵子由浴罢》,[3](528)我们发现,在这里李仁老摘取了《旦起理发》中晨起梳头的养生之意和《次韵子由浴罢》中“老鸡裕粪土,倦马   马展风沙”这两句。李仁老借此表达了自己要通过“理发”和“闭息”获得养生妙处之意。道家认为,头发与血脉相连,常常梳头有助于疏通血脉、还可以双目清明,修身养气,李仁老在这首诗中正是效仿东坡,介绍了自己的养生之法。   但是,李仁老想表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养身之道,他与苏轼都身怀儒家用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有着对自己治国之才的极度自信,有着辅佐皇帝成就伟业的抱负,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和反差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朝廷上内外势力的排挤,仕途上的不如意都给他们带来了挫败和打击。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