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后人文主义的媒介技术论——弗里德里希#183;基特勒媒介思想解读.pdf

走向后人文主义的媒介技术论——弗里德里希#183;基特勒媒介思想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墨蚕团堂墨星;枣自厘厶塞圭塞塑搓企垫查坠 走向后人文主义的媒介技术论4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媒介思想解读 ■ 张昱辰 【内容摘要】 本文从历史语境和学术脉络出发,对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的媒介技术思想进行了简要 探讨。基特勒深受海德格尔和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在学术探索中融合并发展了香农一韦弗的信息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福柯的话语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创性地将媒介技术、话语和权 力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他的媒介理论批判地拴视了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被视作走 向后人文主义的媒介技术论。 【关键词】 媒介技术;信息物质主义;话语网络;海德格尔;后结构主义 2014年lo月18日,是德国著名传媒学者弗里德域,这与他的成长轨迹密不可分。基特勒1943年6 月1613出生于罗赫利茨,一座邻近德累斯顿的小城。 里希·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逝世三周年。基特 勒的研究远离了德国浓厚的文学研究传统,开创性地 那正是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败的一天。他早年的 将技术、话语和权力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 记忆就是从远处观看德累斯顿的大火(1945年英国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和美国联合发动的大规模空袭使德累斯顿陷入火海)。 语,受到欧美学界的重视,引发了一系列学术讨论。 运用于军事的技术给家乡带来的创伤使他幼小的心灵 他本人也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德里达”。然而,在中 受到了巨大冲击。后来基特勒把无线电广播的兴起看 国大陆,这位学者却鲜有人知。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基 成“军队事务的滥用”①,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勒的著述多数只有德语版,英语译本只有《话语网 基特勒幼年时有两位重要的启蒙老师。一个是他 Networks 的父亲——一位在二战中失去许多学生的教师,他花 络》(Discourse1800/1900)、《留声机、电 费很多精力来教授儿子古典文学。得益于此,基特勒 影、打字机》(Gramophone,Film,Typewriter)、《文 得到很好的文学训练,在7岁时已经可以背诵《浮士 学、媒体和信息系统》(Literature,Media,Informa— tion 德》中的段落了。另一个是他的哥哥——一位退休的 Systems)以及《光学媒体:1999年柏林讲座》 lectures media:Berlin1999)等。所幸这几无线电报员,曾凭借在战争中的丰富经验,用废弃战 (Optical 部著作是基特勒论述媒介理论的代表作,即使不懂 机上拆下的零件组装出无线电设备。两位老师在文学 德语的研究者也可通过阅读英语文献一窥基特勒的 和技术上的熏陶,对基特勒一生的学术生涯有着深刻 思想风采。本文试图结合历史语境和学术脉络,对 的影响。 基特勒的媒介思想进行粗浅的概要性解读,期待能 1958年,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基特 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学者对这位重要媒介思想家的 勒全家搬迁至当时的西德。1963年,基特勒进入弗 兴趣与深入研究。 莱堡大学,在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在那里先 做学生,学习文学和哲学,后当老师。在当时的弗莱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